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肉桂类保健食品以肉桂为主要原料,具有多重健康功效 行业原料资源丰富、监管边界清晰、需求持续旺盛 历史规模增长相对平稳,主要受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影响,价格拉动是主要增长动力 未来,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将推动供给增加,消费者需求提升将带动价格上涨,共同促进市场规模扩大和行业持续发展[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肉桂类保健食品是以肉桂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有多种功效,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5] - 按剂型可分为酒剂、胶囊及片剂等,酒剂常见,利于肉桂活性成分吸收;胶囊无味易吞咽,吸收高效;片剂便于保存运输,稳定性好;其他剂型还有颗粒剂、口服液等,各有特点[6][7][8][9][10] 行业特征 - 原料资源丰富,全球肉桂种植集中于亚洲部分国家,中国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居首,且注重可持续农业,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可靠,利于企业控成本、增竞争力[11][12] - 监管边界清晰,属保健食品范畴,监管要求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需遵循特定安全和功能标准,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为企业提供创新空间[13] - 需求持续旺盛,肉桂既是药材又是香料,提高了消费者对其保健食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其多重功效增强了产品吸引力,结合现代食品科学拓宽了市场空间[14]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6 - 2003年),相关法规出台,首批肉桂类保健食品获批上市,肉桂被列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行业步入规范化轨道并获市场认可[16] - 高速发展期(2004 - 2014年),肉桂保健食品新增注册数量大幅增长,《食品安全法》颁布强化监管,肉桂产量和收割面积增加,推动行业快速发展[16] - 成熟期(2015 - 2025年),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通道机制开启,简化市场准入流程,肉桂种植规模扩大,保障原料供应稳定,促进行业发展[17][18]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环节 - 种植与原料供应是产业基础,广西、广东等地是肉桂核心产区,政府与企业加大投资,提升原料产量与质量,建立采购和储备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但肉桂原料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影响产业链企业利润和产业可持续发展[20] - 2023年中国肉桂产量达9.19万吨,同比2022年增长1.86%,同比2021年减少1.50%,产量增长缓解原料供应紧张,企业有采购选择余地,也促使企业注重库存管理和供应链优化[23] - 2025年1月肉桂原料价格同比2024年增长6.18%,同比2023年减少4.44%,价格增长使企业采购成本上升,企业需关注价格走势应对风险[24] 产业链中游环节 - 中游生产加工环节技术要求高,需先进设备和工艺,加工技术与设备革新推动行业进步,智能化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企业还需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多渠道销售扩大市场覆盖面[21]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剂型构成中,酒剂占43.92%领先,其次是胶囊、片剂等,不同剂型各有优势,反映市场需求和企业策略[26]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功能声称集中,缓解体力疲劳占46.62%,增强免疫力占35.14%,与肉桂药理作用相关,为产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7][28] 产业链下游环节 - 线上直营渠道重要性提升,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购物方式,利于企业规范发展、控制质量和品牌形象、降低成本,大数据分析可助企业了解需求、优化产品和营销[30] - 线下传统药店在销售中仍具重要性,作为专业销售场所,有权威性和可信度,药师和销售人员可提供咨询服务,实体店面让消费者直观接触产品[31] 行业规模 - 2020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由14.02亿元增长至15.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0%;预计2025 - 2029年,由16.26亿元增长至19.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99%[32] - 历史规模增长平稳,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导致规模增长不显著,主要依赖价格拉动,2023 - 2024年产品均价从198.61元升至202.58元,受原料价格、企业投入和市场供需影响[33][34] - 未来规模增长在量上受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推动,产品供给有望增加;价格预计从205.01元升至215.03元,受消费者需求和企业投入影响,价格增长将促进市场规模扩大[35][36]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技术评价 实施细则(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均为规范类政策,从原料、标志、功能评价、质量监管、广告审查等方面对保健食品行业进行规范[39] 竞争格局 - 行业属中药材保健食品细分赛道,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呈现三梯队格局,第一梯队有威士雅健康等,第二梯队有雷允上药业等,第三梯队有烟台张裕等[41] - 威士雅健康领先得益于保健食品注册优势,截至2025年2月,获批注册产品达96个,产品线丰富,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42] - 业内领先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竞争格局分散,行业规模小、增长慢,难以吸引大型上市公司投资[43] - 未来,研发非决定竞争力关键因素,企业可通过品牌与渠道建设提升份额;行业规模小、对上市公司依赖低,小型企业有望通过差异化竞争崭露头角[44][45] 上市公司速览 - 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1.2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39.1%;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464.8亿元,同比增长18.0%,毛利率92.6%;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701.5亿元,同比增长5.9%,毛利率11.4%[48][49] 企业分析(以海南椰岛为例) - 公司存续,注册资本44820万元,总部在海口,属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生产等[50] -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近年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率、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等指标有波动[51] - 竞争优势在于品牌在全国享有盛誉,品牌价值位列保健酒行业前茅,核心产业为保健酒、养生酒,主导产品“椰岛鹿龟酒”和“椰岛海王酒”定位明确[52]
肉桂类保健食品行业研究:健康需求驱动下的广阔市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