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赋能人车家生态,汽车打造公司成长第二极
西南证券·2025-05-08 18: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小米集团-W,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3.79港元,当前价51.55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高端化驱动手机业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未来三年智能手机年复合增速超13% [5] - 新车上市或打造下一款爆品,产能扩充助力2025年销量翻倍,汽车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成长的第二极 [5] - AI赋能“人 - 车 - 家”生态场景,基于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平台影响力,小米的端侧AI未来成长可期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消费电子领先企业,AI全面赋能“人 - 车 - 家”生态 - 小米集团2010年成立,业务进入全球逾100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起智能手机销售量稳居全球前三 [13] - 近六年营收稳步增长,年复合增速12.2%,2024年收入利润均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年复合增速18.8% [13] - 盈利水平不断提升,毛利率从2019年的13.9%提升至2024年的20.9%,净利率从5.6%提升至7.4% [16] - 业务分为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和高科技电动汽车四大板块 [19] - AI战略分“OS x AI”“信息化 x AI”两大核心板块及底层支撑体系,全面覆盖用户终端与企业运营 [23][25][26] 高端化提升手机盈利,AI手机未来可期 国产品牌手机龙头,稳步推进高端化战略 - 小米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出货量年复合增速6.6%,2024年市场份额13.8%,在国产手机品牌中位列第一 [29] - 在全球主要区域市场领先,海外市场在欧洲和印度有良好基础,在新兴市场出货量增长快 [34][35] - 中国大陆是最大销售市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增长,在头部品牌中增长仅次于华为 [38] - 推进高端化战略,手机平均售价从2019年的994元提升至2024年的1135元,毛利率从7.2%增长至12.7% [43] - 发力AI模型本地化部署,形成以超级小爱为核心、端云协同的智能生态体系 [52] 重回增长态势,高端化提升盈利能力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CAGR为9.5%,2024年重回增长,同比增长21.8% [57] - 手机毛利率近两年超12%,单机毛利润CAGR为15%,盈利能力预计持续向好 [57] 汽车业务打造公司成长第二极 汽车业务战略布局 - 秉持信念构建“人车家全生态”,实现多场景智能联动,助力实现“全球前五”目标 [61][62] - 品牌力与高端化、研发能力、产品方法论、集团资源协同是战略支撑 [64] 小米SU7供不应求,25年销售目标翻倍 - 小米汽车历经多阶段成为造车新势力,2024年交付近13.7万辆SU7,2025年目标交付超35万台 [65][66] 精准定位打造爆款车型,新车上市值得期待 - 小米SU7定位于C级豪华科技轿车,在多方面相比竞品有优势,SU7 Ultra已成为爆品,YU7有望成爆款 [70][74] - 成功离不开自研的超级电机、高压平台、超级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五大核心技术 [75] 产能扩充助力交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 汽车工厂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关键工艺自动化运行,目前产能供不应求,二期预计2025年竣工投产 [76][79] - 销售网络不断拓展,单店月销量超150辆,服务网点覆盖全国75个城市 [80] 汽车收入快速增长,单车盈利能力优异 - 汽车业务收入逐季上升,毛利率逐季提升,2024Q4达20.5% [84] - 单车收入稳定,毛利润在3.6万 - 4.9万元,盈利能力处于行业较优水平 [84] AIoT平台生态影响力持续提升,大品类驱动成长 - 小米是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多设备用户数、米家/小爱同学月活等数据提升 [85] - 智能大家电、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是重要大品类,带动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增长 [91][94] 用户规模扩张 + 收入结构优化,互联网业务稳健增长 - 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CAGR为11.5%,近两年毛利率超74%,广告收入贡献最大 [97][98] - 境外收入规模扩大,CAGR高达30%,全球和中国大陆月活用户数增长 [98][103] - 呈现“用户基数扩大—收入多元增长—境内外协同发展”态势 [105]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 假设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汽车业务未来有不同增速 [106]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30亿元、5828亿元和67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4亿元、437.5亿元、548.9亿元 [109] 相对估值 - 采用分部估值法,给予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2026年20倍PE,互联网服务业务22倍PE,汽车业务4倍PS [110] - 2026年公司整体目标市值为16520亿港元,目标价为63.79港元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