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受政策、技术、需求和供应链体系推动,正迈向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3] - 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与柔性触觉传感器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低,制约行业发展 [6] -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短期以研发迭代与供应链优化为主,中期进入商业化探索阶段,长期产能与生态扩长形成正循环 [7] - 人形机器人企业分为先驱型、初创型、跨界型、传统工业/协作机器人企业和科技/互联网巨头企业,各有优势和发展路径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人形机器人行业综述 - 定义及发展历程:人形机器人外观与人类相似,具备复杂系统,行业处于智能化发展阶段,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经历早期发展、高度集成、高动态发展和智能化发展阶段 [15][17][18] - 形态分类及等级划分:按形态分为轮式、足式和通用人形机器人,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从功能实现分为五个能力等级,全球绝大多数产品处于Lv1等级 [19][21] - 应用场景:toB场景复杂度和运控要求较高,toC场景目前较低但未来向高复杂度、高控制方向延伸,未来技术攻坚场景为汽车制造、灾害救援等,潜力场景包括康复训练、情感陪伴等 [22] - “肢体”硬件拆解及国内供应商: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由旋转关节、线性关节、灵巧手、结构件、电池组和感知系统构成,各部分有对应的国产供应商 [27][29] - 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及国产化率: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与柔性触觉传感器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低,主要受限于精密制造工艺、核心材料依赖进口及技术积累不足 [31] - “大脑”技术发展路径:人形机器人发展分为具体任务、单个场景和具身智能两个阶段,目前“大脑”技术处于并行探索阶段,逐渐向端到端大模型演进 [33][35][37] - 具身智能大模型:国外典型具身智能大模型包括谷歌的RT - X、英伟达的GROOT等,国内有智元Genie Operator - 1、银河通用GraspVLA等 [38] - 国家政策与发展战略:人形机器人已被明确纳入中国国家战略,2025年进入规模化发展关键阶段,国家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39][40][42] - 市场规模: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由2024年的115.1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4524.3亿元,CAGR为84.4%,短期受小批量试产限制,中期规模化量产推动成本下降,长期产能与生态扩长形成正循环 [43][44][45] - 商业化限制因素及降本途径:商业化面临技术适配性不足、成本售价失衡、法律法规缺失、供应链产能瓶颈四大制约,降本需通过规模化量产、技术优化、供应链本土化和行业标准化四重路径协同推进 [50] 人形机器人企业盘点 - 人形机器人厂商全景图:根据企业的成立时间、行业背景、技术路径、市场定位等维度,分为先驱型、初创型、跨界型人形机器人企业,以及传统工业/协作机器人企业和科技/互联网巨头企业 [56][60] - 不同类型厂商对比:先驱型以运动控制技术和底层专利领跑,初创型靠低成本迭代抢占细分市场,跨界型借母生态资源整合加速商业化,传统工业型深耕工业场景可靠性和供应链垂直能力,互联网/科技巨头凭借智能化优势与整机公司合作 [63] - 先驱型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盘点:先驱型企业推出的最新产品包括Walker S1(优必选)、Kuavo - MY(乐聚机器人)、XR4(达闼科技)等,部分产品已进入商业化预售或规模化量产阶段 [65] - 初创型人形机器人企业产品盘点:初创型企业推出的最新产品包括G1(宇树科技)、灵犀X2(智元机器人)、Galbot 1(银河通用)等,部分产品已实现量产或进入大规模量产标准 [66]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厂商全景报告: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厂商全景报告
头豹研究院·2025-05-08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