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乘用车座椅行业研究报告:千亿市场空间,国产替代正当时
头豹研究院·2025-05-12 21: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客车品牌在海外市场快速扩张,但出海面临诸多挑战,报告聚焦海外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全球格局,探讨国际化路径与竞争策略,研究新能源客车机遇与挑战并预判未来趋势 [2] - 汽车座椅行业迎来智能化转型机遇,产业链分工明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配置升级成主流,中国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情况 - 2021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稳步增长,产量从约2130万辆增至约2707万辆,零售销量从约2050万辆增至约2310万辆,出口量从137.17万辆大幅增至485.01万辆,但增速逐年下降 [8] - 2024年以来,受欧美贸易壁垒加剧和国内消费信心不足影响,市场经历结构性调整,海外市场保护主义抬头 [8][9] - 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分化,低价车先升后降2025年略回升,中端车持续下滑,15 - 20万车型快速增长,高端车2023年达高点后回落 [12] 汽车座椅行业发展趋势 - 座椅产业迎来智能化转型机遇,从传统功能部件向智能化体验中心演变,在25 - 30万纯电SUV领域,座椅总成价值量占比接近3% [3] - 汽车座椅正从传统舒适功能载体转变为集触觉交互与舒适体验于一体的智能界面,舒适功能渗透率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和记忆功能渗透率分别达10.10%、3.70%、1.50%和6.70% [19] 汽车座椅产业链情况 - 产业链包含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整椅制造商三大环节,最终服务于整车厂,中国PV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1398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1772亿元 [22] - 骨架及功能件占总成本40%,是决定座椅性能的核心部件,随着轻量化趋势推进,骨架材料向镁合金等新型材料转型 [4][26] - 调角器是座椅角度调节核心部件,主流座椅厂商已通过合资或自研方式布局产能,以维持竞争优势 [31][33] 汽车座椅材料与工艺 - 座椅材料从织物、PVC、PU革到高端真皮各具优缺点和适用场景,真皮表面处理工艺随复杂度增加成本逐步提升 [35] - 各工艺在灵活性、造型能力及应用场景上各具特点,如织物价格低廉透气性佳,PVC强度高但易龟裂等 [37] 汽车座椅行业壁垒 - 行业具有较高壁垒,体现在总成能力、客户认证、智能设计和成本控制四个方面,当前成本管控能力尤为重要 [40] - 座椅是复杂总成,开发制造需整合多领域技术,供应商准入需通过多项认证,产品开发周期长,严格准入机制及长期合作考验形成壁垒 [42] - 座椅设计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构建技术壁垒,可实现座椅位置智能自适应调节,形成人机工效闭环 [42] 汽车座椅市场规模与结构 - 中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47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531亿元,2030年将达到1698亿元 [50] - 市场结构呈现梯度分布,15万以下车型以仿皮和织物为主,15 - 40万区间逐步提升真皮占比,40万以上以真皮为主且标配加热与通风功能 [44][46] 汽车座椅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前十大热销车型座椅配套格局显示,外资供应商仍占重要份额,但延锋等本土企业已在大众品牌形成突破,双英等区域性企业崛起,替代进程加速 [53] - 国际巨头营收规模领先但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滑,中国企业如华域汽车、上海沿浦盈利能力领先,迎来国产替代机遇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