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中国再生农业行业报告
2025-06-04 13: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文档未提及报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再生农业是维护与改善农田土壤健康、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实践,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 [7] - 再生农业在中国的推广面临认知分歧、技术瓶颈和资源与市场脱节等挑战,但标准认证体系的构建、碳汇收益的探索、智能农机与生物技术的创新以及政策与消费市场的协同发力,将为其注入强劲动能 [9] -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推动再生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食品和农业公司将再生农业实践纳入业务模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环保承诺和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52] - 再生农业可成为中国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助力,通过再生实践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来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65] 报告各部分总结 再生农业的背景 再生农业的定义 - 再生农业由一系列实践、哲学和学术研究相互影响发展而来,核心是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尊重、长期环境健康和对未来世代的考虑 [19] - 不同组织机构对再生农业有不同定义,主流定义未禁止化肥和农药施用,且强调以土壤健康为重点,通过多种实践改善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20][38] - 中国发布首个再生农业标准《再生农业管理规范 种植业》,将其定义为以实现农业可持续为目标的农业模式 [28] 国际发展趋势 - 2023 年全球再生农业市场规模为 76.4 亿美元,预计到 2033 年将达 292.7 亿美元 [43] - 政府与机构发展战略、消费趋势、全球气候变化与碳信用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推动,共同促成了再生农业市场的发展 [43][51][53][54] 中国发展现状 -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和规划,如《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 - 2030 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 [55][56][59] - 学术研究方面,有学者机构系统性介绍再生农业,科研工作者通过实验证明其环境收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66][70] - 农业食品行业企业积极推动再生农业试点项目落地,如麦当劳中国、可口可乐、拜耳作物科学等 [73][75][79] - 消费层面,中国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再生农业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一些企业已推出相关标识产品 [112][114] 主要相关方的承诺和行动 餐饮品牌 - 多数头部餐饮品牌重视可持续采购和碳减排工作,但再生农业尚未被广泛纳入可持续战略措施 [125] - 麦当劳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设定明确目标并积极实践,其他品牌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和不足 [127][135] 连锁商超 - 各零售企业均制定了碳减排目标计划,但进展表现不一,部分企业在再生农业实践方面有所布局,部分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143][150][151] 加工食品 - 米面粮油类企业在碳减排、可持续采购和再生农业方面均有表态,各公司在目标计划和进展上存在差异 [158][161][169] - 软饮料企业中,可口可乐、百事公司和欧力饮料在农业可持续领域有明确声明和承诺,部分企业在碳减排和再生农业实践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175][177][183] - 调味料类企业积极投身农业原料的可持续转型,在碳减排和再生农业实践方面制定目标并推进实施,但进展参差不齐 [189][192][198] - 酒类企业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部分领先企业积极探索实践,部分企业信息披露不足 [204][216][217] - 香精类企业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各有表现,目标计划和进展存在差异 [221][224][230] 种植生产企业 - 马铃薯种植生产企业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的声明和目标计划各不相同,进展也存在差异 [234][235][238] - 水果类企业在碳减排、可持续采购和再生农业方面的信息披露程度不一,部分企业已开展相关实践 [244][247][250] - 蔬菜类企业中,百卡弗和金州食品在碳减排和可持续采购方面有目标设定和行动,裕农在相关方面信息披露不足 [254][260] 养殖企业 - 乳制品类企业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的表现各异,部分企业有明确规划和进展,部分企业信息披露欠缺 [264][266][275] - 肉品企业中,牧原和双汇在可持续采购和碳减排方面有举措,圣农和温氏在相关方面信息披露不足 [280][281] 农业投入品及解决方案提供方 - 拜耳、先正达、雅苒、康芬和耐特菲姆等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提供解决方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86] - 各公司在再生农业领域各有侧重,通过不同方式为推动再生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296][298] 再生农业面临的挑战 认知 - 目标设定不同成果认知不统一,给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和农民带来困扰,影响再生农业的推广 [303][311][312] - 缺少本土化的成功案例,市场上存在夸大宣传现象,误导公众和农民,影响再生农业的信心 [314][319] - 存在错误理解和引导,如表述为“可再生农业”或认为是传统耕作方法,需要加强公共教育 [320][321][323] 技术 - 亟需解决覆盖作物选育、免耕少耕农机农具和系统配套、轮作混作系统设计等技术痛点 [325][328][332] - 衡量再生农业实践绩效的方法学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测量体系不完整、评估标准和方法不科学等挑战 [340][348] - 绩效管理的相关系统配套不足,缺乏独立第三方监督和认证机制、长期监测数据和适用的测量技术和设备 [350][351][353] 资源 - 自然资源制约再生农业的推广,如耕地资源紧缺、禁牧管理限制等,需要加强规划能力 [356] - 成本投入的反馈长期性,农民转型面临经济压力和短期收入下降风险,补贴政策存在不足 [359][360][361] - 技术支持资源有效触达难,培训体系不足,科研成果转化不畅,农村缺乏专业技术服务 [363][364][365] - 市场联接不足,再生农业产品市场狭窄,认证和标识体系不完善,制约农民转型 [367][368] 再生农业发展展望 再生农业标准完善和认证的发展 - 国际上已有多个再生农业认证标准,中国发布了再生农业团体标准《再生农业管理规范 种植业》,并推动试点项目和认证 [371][375][376] - 预计 2025 年将有更多品牌方加入认证项目,认证作物和基地面积将扩大 [377] 示范项目与知识传播 - 因地制宜规划和开发再生农业示范项目,可展示效果、打造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再生农业在中国的落地 [380][383] -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推广再生农业的原则、技术和知识 [383] 再生农业碳收益 - 再生农业具有长效碳汇能力,可减缓气候变化,实施再生农业有助于增强农作物抗逆性,降低经营损失 [388][392] - 碳汇绩效纳入碳信用交易市场,为农民创造商业机会,中国已有农业碳交易试点项目 [393] 新技术和新产品 - 覆盖作物选育、农机农具与配套服务、高效农药和生物农药、数据分析、检测技术和再生农业绩效管理平台等领域将有新发展 [397][398][405] 各类支持政策的出台 - 各国政府开始制定政策支持再生农业发展,中国政府为促进农户可持续耕种提供补贴 [413][414] - 再生农业成效评估需多维度衡量和多方协作,应加强对病虫害控制方法的研究 [416][417] 产品消费端差异市场潜能 - 再生农业产品市场需求与附加值不断上扬,通过市场宣传策略可刺激需求增长,中国市场在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方面有广阔空间 [417][420][423] 相关方展望 - 各相关方认为再生农业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符合国家战略,市场和技术将推动其朝着规模化、高效化、生态化发展 [427][42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