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炼化行业正经历深刻结构性变革,以“减油增化”为核心的炼化一体化战略是转型升级主线,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深度炼化一体化、多元化业务拓展及全球市场参与是应对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助力中国从“炼油大国”向“炼化强国”跨越 [47][5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现状与背景 - 产能增长:2025年中国炼油一次产能将突破9.8亿吨/年,未来五年内仍有大炼化项目陆续投产 [5] - 转型驱动:在能源结构转型与化工产业升级驱动下,炼油行业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推动产能结构性升级 [5] - 发展趋势:行业呈现规模化、一体化与绿色化发展态势,是未来5 - 10年发展主线 [5] 关键项目布局与产能升级 - 2024 - 2025年投产项目:山东裕龙石化一期计划2025年6月投产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与现有800万吨/年炼油能力整合;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投产2×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配套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 [8] - 2026 - 2030年重要规划项目:华锦阿美石化1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新疆塔河石化改扩建2028 - 2029年投产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福建古雷炼化二期2028年将投产1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 [11][13] - 2026 - 2030年其他规划项目:涉及中石化、中海油、地炼、合资等多个主体的多个项目处于建设、公示、规划阶段,各有不同产能和预计投产时间 [14] 市场格局变革与行业影响 - 区域供应再平衡:长三角地区镇海炼化、大榭石化等项目投产后,区域炼油产能达2.2亿吨/年,占全国25%,化工原料自给率提升至70%,进口依赖度下降至15%;东北地区华锦阿美项目投产后,炼油产能增至1.1亿吨/年,石脑油供应能力增加500万吨/年,推动当地化工园区产值增长40% [18] - 竞争格局重塑:头部企业优势凸显,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主导的大型项目凭规模、技术和政策优势抢占高端化工市场;地炼生存空间收窄,预计2025年前30%地炼将通过并购重组或转型 [20] - 产品结构升级:行业成品油收率从2023年的62%降至2030年的50%以下,航煤、高端润滑油等特色燃料占比提升至20%;聚烯烃向高端牌号升级,2030年高端聚烯烃自给率从当前35%提升至60% [23] 未来炼化一体化改造后的需求变化 - 原油需求结构改变:数量上整体原油需求量可能维持或上升;质量上炼厂倾向选择轻质、低硫原油,推动原油采购结构向轻质化、优质化调整 [26] - 成品油需求下滑: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和政策导向影响,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部分地区下滑,未来消费量或持续负增长 [29] - 炼油下游的化工品爆发式增长:生产规模扩张,炼化一体化改造推动化工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提高高端聚烯烃等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1] 未来新能源冲击与化工产能释放的挑战 - 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冲击: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挤压传统燃油汽车市场,炼厂需谨慎制定生产计划;新能源冲击倒逼产业链重构,化工原料自给率提升与进口替代成为关键突破口 [35] - 化工产能释放的平衡优化:“减油增化”促使化工产能大规模释放,加剧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炼油市场与化工市场联系更紧密,炼厂需寻求平衡,优化产品结构 [37] 未来炼油市场发展方向 - 深度炼化一体化转型:炼油企业应加快向炼化一体化深度转型,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炼油与化工装置有机结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41] - 多元化业务拓展:炼油企业需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等领域延伸,加强市场开拓,参与国际竞争 [45]
中国炼化行业重构:炼化一体化、新能源冲击与2030战略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