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储能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可有效平抑新能源波动,确保电力供需平衡 [3][5] - 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增速将放缓,但通过结构性调整、技术创新及模式革新,仍将维持20%以上的稳健增长 [15] - 储能逆变器技术壁垒更高,海外需求加速,出海成为新的发展驱动力,且相比光伏逆变器增速和毛利更高,国内竞争激烈,海外市场盈利性更佳 [21][31][34] - 储能逆变器行业品牌认知度壁垒高,未来发展面临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安全挑战、降本压力和市场竞争等挑战,同时呈现高效化与智能化、大功率化与模块化设计、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集成、兼容性与场景适配能力提升等趋势 [41][42][47] 各部分总结 储能概述 - 储能是利用特定介质或装置将能量蓄积以备后用的过程,能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电力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平抑新能源波动 [5] - 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热储能、电储能和氢储能,电储能又细分为机械、电磁和电化学储能,新型储能以电化学储能为主,锂离子电池占主导 [9] - 储能系统按应用场景分为大储、户储和工商业储,各场景驱动因素不同,发电侧与电网侧储能已具经济效应 [12] 储能市场增速 - 2022 - 2024年中国储能市场连续三年超200%增长,预计2025年国内增速降至22%、全球30%,表前储能降至18.7% [15] - 2025年市场将从“粗放扩张”迈向“精细发展”,企业竞争焦点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等能力,政策需完善容量电价机制与辅助服务市场 [15] 储能逆变器 - 储能逆变器是连接储能系统和电网的桥梁,在储能系统中承担控制电池充放电和交直流转换的核心功能 [16][18] - 与光伏逆变器相比,储能逆变器需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双向转换,技术壁垒更高,电能管理与应用能力更复杂 [21] - 逆变器分为集中式、组串式、微逆、储能变流器及一体机,不同类型适用于不同场景和功率需求 [23][24] - 储能变流器分为传统和Hybrid,前者采用交流耦合方案,适用于现有光伏系统增配储能;后者采用直流耦合方案,适用于新建光储系统 [25][28][30] 海外市场 - 美国市场以大储为主,户储基数低,工商业储能性价比不高,但电网老旧配储为刚性需求;欧洲是户储主要市场,户储去库拐点已至;新兴市场户储和大储需求均有增长 [33] 盈利对比 - 1H24国内储能增速好于新能源装机增速,储能逆变器毛利率和单价均高于光伏逆变器 [36] - 逆变器境外市场毛利率高,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盈利情况为欧美>新兴市场>国内,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份额上升且具竞争优势 [38] 竞争格局 - 储能逆变器行业品牌认知度壁垒高,头部企业有先发优势,除特斯拉外中国企业全球市占率高,光伏逆变器厂商进军该领域有优势 [41] 发展挑战 - 核心技术依赖进口,高端IGBT模块约80%需从英飞凌、三菱等企业采购,供应链脆弱 [42] - 安全挑战大,储能电站火灾暴露逆变器与电池系统协同设计缺陷,且国内标准尚未统一 [43] - 降本压力大,全球逆变器价格年均降幅达10% - 15%,市场竞争激烈 [44] - 市场集中度提升,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国际贸易摩擦和国内政策不完善制约项目经济性 [45] 发展趋势 - 储能逆变器能量转换效率持续提升,智能化成为关键方向,通过AI算法实现自主决策和动态优化 [47] - 电芯容量增大推动逆变器功率等级提升,模块化设计成主流,支持灵活扩容和快速维护 [48] -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集成成为趋势,华为、阳光电源等企业推出相关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49] - 储能逆变器需兼容多元场景,构网型逆变器技术和户用微型逆变器适配不同需求,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 [50]
2025储能逆变器行业简析报告
2025-06-09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