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乌梅类保健食品以乌梅为主要原料,具有多元保健功能,历史悠久且受科技驱动 行业规模长期低速增长,受原料供给弹性和行业准入门槛限制 未来,中医药产业政策红利和银发经济将驱动供给端放量,种植面积增加将保障原料供应,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将推动价格上涨,共同驱动行业规模扩大 预计2025 - 2029年,中国乌梅保健食品均价将上升,销量增长,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4] 各部分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乌梅类保健食品是以乌梅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乌梅是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分布于中国各地,以长江以南地区为主,临床上应用范围广,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抑菌、镇咳等药理作用 [5] - 按保健功能分类,包括清咽润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护肝及其他功能声称的乌梅保健食品 [6] 行业特征 - 历史悠久,其应用可追溯至数千年以前,现代通过工艺技术深加工制成保健食品,保留传统疗效并结合当代生活方式改良创新 [13] - 功能多元,具有缓解咽喉不适、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能,针对不同群体细分产品,口感好易被接受,扩大市场覆盖面 [14] - 科技驱动,借助先进提取技术和配方设计,提取利用有效成分,提升生物利用率,科学研究揭示潜在功效,定制化产品成趋势 [15]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发布,规范行业监管;1997年首批乌梅类保健食品获批注册;2002年乌梅列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2003年明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保健品审批职能 [16] - 启动期(2004 - 2015年):2004年新增注册数量同比增长225%,行业进入“快车道”;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强化安全监管 [18] - 高速发展期(2016 - 2025年):2016年开启保健食品新产品注册、备案双通道时代,加速新品上市和行业创新;2023年四川达州乌梅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升,为行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19]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核心观点 - 产业链上游原料供给稳定性与中游生产技术创新构成行业发展的双重驱动力 上游价格波动影响中游成本结构,中游依托备案制政策红利加速剂型创新,技术壁垒突破是未来规模化增长关键 [21] - 下游渠道分化与消费场景重构驱动产业链价值再分配 线上电商触达年轻群体,线下药店主导功能导向型产品终端渗透,线上线下融合是渠道升级核心路径 [22] 产业链上游环节 - 上游厂商众多,如都江堰市川红乌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24] - 2025年1月乌梅原料价格同比2024年减少11.33%,同比2023年减少35.06%,价格下降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毛利率,若源于种植面积扩张或丰产,利于建立稳定供应预期 [25] - 乌梅产量及种植难度影响中游生产稳定性和供应韧性 产量提升可支撑产能释放,种植难度加剧会增加供应链管理成本,种植难度与产量平衡影响原料品质 [26] 产业链中游环节 - 中游厂商有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27] - 截至2025年2月,片剂占中国乌梅类保健食品剂型构成的28.00%领先,其次是胶囊、口服液等 清咽润喉功能占比22.67%领先,其次是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28][30] 产业链下游环节 - 下游渠道端有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 [31] - 线上电商成为行业增长核心驱动力,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片剂、胶囊等剂型线上渗透率攀升,饮料、糖果等轻量化剂型差异化突围 [32] - 线下实体药店重要性不可替代,“药食同源”属性使消费者倾向在药店购买,口服液、颗粒剂等依赖线下场景触达中老年群体 [33] 行业规模 历史变化原因 - 受原料供给弹性和行业准入门槛限制,原料种植周期长、产区集中,扩产滞后于需求,且产品需严格注册和符合功能宣称合规性要求,限制供给端增长 [34][35] - 行业规模长期低位,依赖现有产品销售,价格上升幅度小,品类认知度不足、同质化竞争加剧,创新剂型溢价空间未激活 [36] 未来变化原因 - 中医药产业政策红利释放和银发经济消费场景扩容,驱动供给端放量,产区种植面积增加保障供应,企业开发适合中老年群体的复方制剂 [37] - 预计2025 - 2029年均价从59.15元升至62.04元,技术创新带来产品升级,高附加值剂型份额增加,消费升级和电商精准营销增强中高端产品溢价能力 [38]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等多项政策,规范保健食品标志标注、新功能评价、广告审查等,指导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理 [42][44]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概况 - 行业属于中药材保健食品细分赛道,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分为第一梯队(无限极等)、第二梯队(江中药业和金日制药等)、第三梯队(王老吉药业等) [45] 历史原因 - 无限极领先得益于较强品牌力和丰富产品组合,获批注册保健食品和专利数量行业领先,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成功,销售网络广泛、客户服务卓越 [46] - 行业规模小,格局相对稳定,多数上市公司未进入,有上市公司背景企业难脱颖而出 [47] 未来变化原因 - 竞争态势预计稳定,现有企业市场地位不易颠覆,2020 - 2024年中国乌梅保健食品累计注册数量占比轻微收缩,产品可替代性高,新进入者挑战大 [48] - 行业规模小且不依赖上市公司背景,中小企业更有可能脱颖而出,竞争依赖产品品质、创新力和营销策略 [49] 上市公司速览 -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营收规模12.3亿元,同比增长 - 8.7%,毛利率68.8%;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营收规模25.2亿元,同比增长 - 35.9%,毛利率51.5%;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收规模229.5亿元,同比增长6.1%,毛利率22.1% [52][54] 企业分析(以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公司存续,注册资本62944.4958万人民币,总部在南昌市,属医药制造业,经营范围广泛 [55] - 提供了2015 - 2023年多项财务指标数据,如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等 [56] - 公司前身是江西中医学院校办企业,2019年成为华润集团直管业务单元,有“江中”“初元”驰名商标,江中健胃消食片连续二十一年获“中国非处方药产品榜”中成药•消化类第一名 [58]
乌梅类保健食品:药食同源浪潮下的千亿市场扩容机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