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部分中国汽车公司给出评级,如比亚迪、理想汽车 - Adr、小鹏 - Adr、零跑等为“增持(OW)”;东风集团 - H、广汽集团 - H、上汽集团 - A 等为“减持(UW)”;长城汽车 - H、北京汽车 - H、蔚来 - Adr 等为“中性(N)”[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盈利预测上升空间、投资者持仓和当前汽车市场环境,今年剩余时间首选股是零跑汽车、小鹏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和吉利;对国有合资车企如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长期持保守态度[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题 1:“西进,特别是欧洲” - 中国整车厂商强化对欧洲市场战略聚焦,如比亚迪、零跑、小鹏、吉利和理想已在欧盟布局或计划立足[3] - 欧洲市场盈利水平高,欧盟售价比国内同款车高 2 - 3 倍,即使征收反补贴关税,中国整车厂商盈利能力仍可能比国内同款车型高 50 - 100%[3] - 欧洲市场缺乏竞争,中国品牌在内容上竞争而非价格,如比亚迪在英国产品售价与当地类似可比车型相当[3] - 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潜在上行空间,不同地区渗透率不同,未来几年预计有高个位数年增幅,中国 PHEV 产品在部分海外市场有潜在机会[4] 主题 2:中国车企的创新速度和对技术进步的拥抱 - 一家全球供应商展示中国车企三款样本产品体现创新,如比亚迪宋 Plus SUV 的功率转换器和逆变器模块、小鹏 G6 的冷却系统、吉利和广汽的直流充电电缆[6] 主题 3:重组中国经销商网络 - “重组”或“整合”是国内竞争环境的结果,行业打折幅度达 17%,部分整车厂商退出或削减产能,外国龙头车企增强产品竞争力[18] - 经销商新车销售利润率变负,开始多元化发展,德国高档车企可能精简经销商网络[19] 主题 4:部分整车厂商从 2026 年开始的强车型周期 - 小鹏计划 2025 年 3 季度推出首款增程式电动汽车,2025 和 2026 年汽车销量预计分别增长 140%左右/超过 30%[22] - 理想汽车将产品范围从 EREV 扩展到纯电动汽车,i8 和 i6 重点增强技术内容改善用户体验[22] - 奔驰计划 2026 年推出 18 款新车型或改款车型,2027 年再推出 13 款车型,2026 年国产 SUV 提振北京奔驰销量和盈利能力[21] 主题 5:聚焦自动驾驶 - 中国汽车行业转向自动驾驶领域,AI 在出行领域应用重要,可促进自动功能推出和赋能纯视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3] - 中国 L2/L2 + 级驾驶辅助系统目前渗透率为 14%,预计两年内达 40%,全行业标准化和安全监管收紧很重要[23] 主题 6:与全球企业开展合作 - 小鹏联手大众,大众投资小鹏,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计划 2026 年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已亮相[25] - 零跑联手 Stellantis,Stellantis 收购零跑股权并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借助其经销渠道出口汽车,未来可能在其欧盟工厂制造或组装车型[30] - 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2024 年达约 590 万辆,预计今年达 600 - 630 万辆,中国整车厂商商业模式从纯出口商向增加本土生产转变[30] 主题 7:中国的价格竞争 - 价格战持续因需求放缓和供应过剩、市场整合有限,2025 年乘用车零售需求增长低个位数,2026 年可能持平或下降[35] - 市场约 100 个品牌,前十大品牌市场份额 2024 年为 56%,小型企业降价可能使头部企业跟进[35] 主题 8:在欧盟的定价策略——看重月供,而非厂商指导价 - 英国或欧盟买家看重月供,多数按租赁融资条款购车,合同到期可选择购买或更新租赁条款[42] - 比亚迪插电混车型在英国受欢迎,一款在售车型销量与四款纯电汽车相同[46] - 比亚迪在欧洲推出海鸥更名“海豚冲浪”,定价约 1.5 万欧元有竞争力,还推出高端品牌腾势,2026 年将进入英国市场[46] 主题 9:美国关税及其对全球/中国整车厂商的影响 - 特朗普 2.0 加征关税对中国对美汽车出口无直接影响,拓普约 20%销售出口美国有风险,关税增加和全球衰退风险可能影响欧洲及其他地区汽车需求[54] - 对全球汽车行业,不同地区车企受影响不同,如英国豪华汽车制造商受益,欧盟车企和供应商有迁厂负担,日本车企部分有关税退税好处[54] 主题 10:稀土问题 - 目前德国整车厂商和供应商未指出稀土金属有立竿见影影响,供应链有 2 - 3 个月库存,中国向服务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稀土供应商发放临时出口许可证[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