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野村国际-中国策略:资产重估定价是否依然有效?
2025-07-11 0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资产重估定价更适合步入宏观稳定期的中国股市定价,建议投资者将 A 股成长性关注度从净利润增长转向资产重估增长,虽不适用于早期成长性公司,但对资产配置和全市场盈利预测有帮助,利于成熟行业龙头价值重估 [4] - 2024 年资产重估增速对行业表现解释度提升,成为较净利润和净资产增速更有效的基本面指标,资产重估策略有效性来自低利率时代机会成本下降、ROE 优化需求、持续的 CAPEX 投入 [4] - 基于资产重估定价思路和基本面变化,推荐金融、大市值权重、具备 CAPEX 优势的企业三个投资方向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新审视资产重估策略 - 资产重估定价关注留存收益增长对净资产推动,通过 PB 计价,计算公式为资产重估增速 =ROE×(1 - 分红率),适用于资产配置和全市场盈利预测,利于成熟行业龙头价值重估 [9] - 资产重估增速调整后,基本面指标由净利润增速转为资产重估增速,估值核心指标由 PE 转为 PB,对经营波动容错率更高,更能描述企业经营能力变化和股东回报,有助于成熟期企业经营决策制定 [11] - 资产重估定价基准假设是中国经济从中高增速向稳定增长转型,若投资者判断与基准情形差异大,该框架参考意义有限 [12] 为什么资产重估定价更适合未来 A 股表现 -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资产重估定价适合 A 股,原因是行业格局稳固,头部企业可优化财务指标和股东回报;企业净资产有稳定增长预期,利于估值体系稳定;“国九条”等政策推动下,A 股股东回报有改善空间 [13] - 近期上调 2025 年二季度和全年 GDP 同比增速预期,但预计下半年增速放缓,政策端需发力实现增长目标,中国政府需推动房地产市场出清等工作 [15] 资产重估策略是否有效 - 自去年“924”以来,A 股市场风格切换,对中小成长与题材关注度增加,但自 2022 年经济转型后,市场出现长期趋势性变化,资产重估增速对 A 股不同行业当期涨跌幅解释度提升,2024 年仅三个行业失效 [19] - 沪深 300 盈利表现与 GDP 增速相关性下降,非金融行业稳定性更强,在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沪深 300 指数有长期配置价值 [22] - 2022 年后净利润增速对行业涨跌解释力弱,净资产增速在 2022 年和 2024 年回归结果显著,资产重估增速在 2024 年是比净利润增速更有效的指标,且稳定性优势明显 [24][26] - 金融股上涨本质原因是金融行业超全市场均值的资产重估增速,重估不局限于银行,非银行业也有重估空间,市场对银行股的追捧有望扩散至非银金融行业 [29][33] - 去年初认为大市值股票长期跑赢小市值股票,但“924”后市场表现相反,若刺激政策目标是经济增长企稳,市场对中小市值偏好是阶段性的,大市值配置价值更高,未来超额收益空间在累积 [39] 什么将持续驱动资产重估策略走强 - 低利率时代机会成本下降,资产重估增速更受投资者关注,有利于配置型资金投资决策 [48] - 动态资产重估关注 ROE 改善和分红留存率改善带来的潜在空间,不同行业在 ROE 弹性和资产效率方面有不同提升空间,上市公司可借鉴日本企业经验,通过合理分红和资本运作提升 ROE [50][53] - 沪深 300 指数资产重估改善源于分红率稳定和 ROE 表现稳定,核心因素是现金循环周期大幅缩减,中国体制优势有助于企业通过账期管理抢占行业附加值,但需留意政策执行力度带来的不确定性 [55] - 沪深 300 指数 CAPEX 总额过去三年持续攀升,带动技术研发突破,中国企业不会步日本后辙,研发投入有助于维持或强化国际竞争力 [61] - 韩国企业通过重资本投入实现全球化扩张,但多数公司重资本投入回报率边际下滑,盈利能力受限,少数公司实现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率提升 [77] - 中国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消费输出、娱乐输出、产能输出三类投资机遇,建议关注消费领域电商龙头、制造业家电和电车龙头、娱乐领域网络巨头、基建和航运航空领域国企等 [78][80][81] - 地缘政治压力驱动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具备 CAPEX 投资能力与效率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在 AI 与智能制造端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实现全球化布局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