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全球及中国RWA行业及案例分析评估报告
头豹研究院·2025-09-09 22:0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RWA行业持积极乐观态度 预计行业将进入加速繁荣期 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4万亿美元 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达62.6% [23][24] 核心观点 - RWA行业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实体资产代币化 显著提升资产流动性、透明度及交易效率 目前处于产业爆发增长前夕 机构认可度快速提升 [6][14] - 香港通过监管沙盒机制及稳定币立法构建跨境金融创新标杆 推动证券类RWA资产以165.5%复合增长率开辟新赛道 [3][7][48] - 美国国债RWA细分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2030年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美元 当前CR3集中度达66.5% [29] 行业发展脉络 - 行业经历概念验证(2018-2020)、基础设施完善(2021-2023)、机构共识形成(2024-2025)三阶段 链上规模从2020年271.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2,178.9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68.2% [6][12] - 关键里程碑包括:2018年TAC联盟成立推动资产碎片化交易 2020年MakerDAO尝试房地产抵押贷款代币化 2024年贝莱德推出BUIDL基金规模达28.4亿美元 [12][14][18] 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国国债RWA市场由贝莱德BUIDL(37.4%)、Ondo(18.5%)、Franklin Templeton(10.6%)主导 三大产品合计市占率66.5% [29] - 狭义RWA资产(不含稳定币)链上总价值256.1亿美元 私人信贷(58.2%)、美国国债(29.4%)、大宗商品(6.3%)为主要资产类别 [15][18] - 房地产类RWA增速最快 2025年1-7月规模增长103.5% 从0.7亿美元升至1.4亿美元 [20] 政策环境分析 - 香港采用技术中性监管原则 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及Ensemble沙盒机制 允许证券型代币突破传统规则限制 [22][48] - 美国GENIUS法案确立稳定币联邦监管框架 要求100%储备金及月度审计 禁止利息支付 [52][54] - 新加坡实行分类监管 将虚拟资产划分为资产映射型(适用证券法)与原生代币型(按支付工具监管) [49][50] 新兴趋势与机遇 - PayFi链上支付潜在市场空间达2-3万亿美元 可降低跨境支付成本60-80% 将结算时间从3-5天缩短至5分钟内 [33][35][36] - 证券类RWA资产在香港政策引导下快速增长 代币化政府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68亿港元 [3] - 稳定币应用场景持续扩容 2024年总交易额27.6万亿美元 超过Visa和Mastercard同期转账量总和7.7% [24] 机构参与动态 - 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布局:贝莱德BUIDL基金规模28.4亿美元 摩根大通、高盛等投行启动RWA试点项目 [12][29] - Circle公司USDC稳定币总市值650亿美元 储备资产652亿美元(85%为短期美债) 已接入Shopify电商支付场景 [46][47] - 香港金管局通过Ensemble项目开展绿色金融RWA跨境测试 协同法币储备型稳定币清算体系 [4] 基础设施创新 - 香港建立双轨验证机制(联盟链-公链) 实现绿色能源收益权资产标准化代币路径 依托港交所平台重塑二级市场流动性 [5] - Global Nexus Income Tokenised LPF作为香港首支主动管理型债券代币化基金 采用ERC-20代币实现链上份额映射 历史年化收益率达14%-17.83% [67][69] 市场规模预测 - 广义RWA行业规模2024年达2,178.9亿美元 预计2029年突破2.4万亿美元 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62.6% [23][24] - 细分资产增长预期:权益股票(206.3% CAGR)、美国国债(189.3% CAGR)、房地产类(160.7% CAGR)将成为增速最快领域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