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市场正从百亿人民币加速迈向百亿美元规模,国产创新药企在全球研发中占据重要地位,行业未来将聚焦于攻克实体瘤治疗瓶颈和实现疗法的普惠可及 [1][6][27][60] 中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行业概览 定义与分类 - 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属于过继性免疫治疗范畴,主要包括CAR-T、TCR-T、TIL、NK及CIK等细胞类型,通过体外扩增、活化或基因修饰自体/异体免疫细胞制成 [11][15] - CAR-T细胞通过靶向肿瘤特异性膜蛋白直接识别并高效杀伤癌细胞,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 [15] 发展历程 - 免疫细胞治疗从1909年理论萌芽发展至2024年首个实体瘤TIL疗法获批,历经理论奠基、技术探索、工程突破、产业转化和创新攻坚五个阶段 [17][18] - 中国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2023-2024年多款CAR-T产品获批 [18] 政策环境 - 中国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将细胞治疗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6][21] - 监管已实现从研究备案制向药品注册制的转型,为产品商业化提供制度保障 [21] 市场规模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1.8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3.5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669.7亿美元 [27] - 中国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7.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08.5亿美元,增速更为迅猛 [6][27] 中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图谱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耗材及设备供应商,中游是研发与生产企业,下游为医疗机构及患者 [31][32] - 应用领域正从血液系统肿瘤、实体瘤延伸至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32] 上游分析 - 上游成本结构随自动化程度提升而变化,手动操作模式下人工成本占比达50%,全自动化工艺下固定成本占比升至41% [35][38] - 原材料成本在各类工艺中均占据重要比例(手动25%,全自动16%),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38] 中游分析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6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其中4款靶向CD19,3款靶向BCMA,价格区间集中在100-150万元/针 [39] - 行业IND申报自2021年起爆发式增长,2024年IND获批数量达到58项,较2020年的15项增长近三倍,适应症向实体瘤等领域拓展 [39][41] 下游分析 - 中国自身免疫病患病人数预计从2019年的2,129万增至2030年的2,310万,为细胞治疗提供明确临床需求 [43][44] - 2020至2024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在全球占比达24.3%,年均增长率2.8%,疾病负担持续加重 [45][47] 中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发展现状 - 全球免疫细胞治疗临床试验高度集中,美国(502个产品,占比48.3%)和中国(489个产品,占比47.0%)两国合计占据全球95%以上的研发活动 [53][54] - 全球1040个进入临床试验的产品中,CAR-T细胞治疗产品占比59.7%,临床I期和II期试验合计占比超过90%,整体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 [55][57] 发展趋势 - 未来研发将聚焦突破实体瘤治疗难题,TCR-T、CAR-NK等新技术路径因更好的实体瘤浸润性成为热点,以应对当前CAR-T疗法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局面 [6][60][61] - 通过开发通用型细胞疗法、优化自动化生产工艺以降本增效,并结合医保等政策,推动细胞治疗从"天价药"向可负担的普惠性疗法转变是核心趋势 [6][60][61]
2025年中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行业研究:百亿市场加速扩容,国产创新迈向全球引领
头豹研究院·2025-10-09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