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持有、卖出等)[1][3][4][5]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湿疹外用制剂市场正经历“消费者化”转型,患者对兼顾疗效与安全的创新方案需求迫切 [3][5] - 市场存在大量非法添加激素的“消字号”、“妆字号”产品,其虚假宣传构成严重的公众健康威胁 [3][7] - “国药准字”批号是唯一能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泽立美®本维莫德乳膏为代表的非激素创新药是市场的理想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 [3][5][8] 中国皮肤湿疹外用制剂市场综述 - 湿疹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相关患者约占皮肤科就诊比例的15%至30% [13] - 在湿疹的临床治疗中,局部外用药物占比高达67%,非激素类外用制剂因疾病的慢性复发特性及激素潜在不良反应而至关重要 [13][30] - 湿疹一般人群的发病率约为7.5%,儿童发病率最高,介于15%至30%,成人发病率在4%至10%之间,老年人发病率约为2%至3% [27][29] - 医药消费“消费者化”趋势显著,91%的患者在购药前会主动获取药品信息,品牌知名度是购药决策的首要考量因素 [37][40] - 2024年中国湿疹制剂市场规模约52.8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74.4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5.5%,2025-2029年预计为7.5% [43][45] - 2024年湿疹外用制剂市场规模约31.1亿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44.0亿元 [43][45] 中国皮肤湿疹外用制剂类别与功效分析 - 临床上常用EASI评分、IGA评分和BSA(皮损累及体表面积)三种方法评估湿疹严重程度 [48][49][51] - 湿疹治疗需根据分期动态调整:急性期重在快速抗炎止痒,亚急性期转向控制炎症并修复屏障,慢性期侧重于长期维持 [52][54] - 中国医药创新正从“仿制”向“原创”崛起,与全球创新时间差已缩短至2.4-3.7年,超过50%的相关资产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55][56][59] - 传统激素类药物起效快但长期使用有副作用风险,传统非激素类药物安全性高但起效慢,以本维莫德乳膏为代表的创新药通过新机制(如AhR靶点)兼顾高效与安全 [57][58][62] 中国皮肤湿疹外用制剂患者行为与认知 - 中国皮炎湿疹患者以18至60岁青壮年(占比51.6%)和2至12岁儿童(合计占比20.7%)为主要群体,近九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集中在轻度与中度 [64][66][69] - 患者购药决策最看重“成分安全”(49%)与“品牌口碑”(42%),使用后满意度则主要取决于“成分透明”(53%)和“无不良反应”(47%) [70][71][75] - 超四成患者抗拒使用激素疗法,“激素恐惧”现象普遍,“患者坚持拒绝”是影响医生临床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64][77][79] -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从2020年的2.15亿人攀升至2024年的4.18亿人,渗透率达38.3%,皮肤科是线上问诊订单量最大的科室 [80][85] - 皮肤外用制剂网上药店销售额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17.8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超37% [89][90] 中国皮肤湿疹外用制剂市场乱象梳理与分析 - 市场乱象核心在于“监管套利”与“营销欺诈”,不法商家利用“消字号”、“妆字号”审批漏洞非法添加超标激素 [7] - 部分商家通过“碰瓷”真药、伪造口碑等欺骗性营销手段,将高风险产品包装成“纯天然”、“无激素”的“神药”,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7][97] - 使用虚假夸大宣传、激素超标的外用制剂会造成局部皮肤损伤、加重感染乃至引发全身性副作用等严重健康危害 [98][99]
中国皮肤湿疹外用制剂行业白皮书
头豹研究院·2025-10-22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