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新国标背景下,行业洗牌加剧(精华版)
头豹研究院·2025-11-04 20:06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整体投资评级 [1] - 核心观点: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在新国标政策引导和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进入深度调整期,产品标准化、品牌集中化趋势显著,市场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 [2] - 新国标倒逼企业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智能化、锂电化成为发展主线 [2] 政策环境与行业规范 - 新国标(GB 17761—2024)于2025年9月1日全面生效,对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重量、电压等设定规范化要求,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3][14] - 2024年新国标相比2018版主要强化了防火阻燃性能、防篡改安全措施和智能化管理功能,同时放宽了制动距离、整车重量等实用性指标 [14][15] - 新国标要求经营性用途车辆必须安装北斗定位模块,增加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15] - 政策推动行业出清,大量技术、制造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市场份额向合规头部企业聚集 [10][18][19]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保有量巨大,2024年已达4.25亿台,超越汽车保有量 [4][46] - 市场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以旧换新成为主要驱动力 [4][46] - 预计行业销量将从2025年的5,116.8万辆增长至2030年的5,931.8万辆 [4][50] - 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818.7亿元增至2030年的830.5亿元 [50] - 市场增长主要受新国标政策推动、电池技术进步、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及智能化要求提升三大因素驱动 [50] 技术发展与电池趋势 - 电池技术正经历成本驱动的迭代:短期碳酸锂价格下跌推动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长期钠离子电池凭借原料成本优势和全温域性能有望替代部分锂电池份额 [27][28] - 铅酸电池成本最低(0.20-0.40元/Wh),但能量密度仅30-50 Wh/kg,循环寿命短(300-500次) [27][28] -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最高(120-200 Wh/kg)、循环寿命最长(3,000次以上) [27][28] - 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性能(-20℃容量保持率88%以上)、高温稳定性和快充能力方面表现优异 [27][28] 竞争格局与品牌策略 - 雅迪、爱玛两大龙头占据超40%市场份额,头部品牌竞争优势凸显 [5] - 九号公司凭借智能化定位和高端市场策略实现快速增长 [5][36] - 品牌定价分化明显:九号ASP从4,320.0元降至2,774.6元,始终保持最高价位;爱玛ASP在1,559-1,841.7元区间;雅迪ASP相对稳定在1,484.8元左右;新日ASP最低,保持在1,249.2-1,330.0元区间 [38] - 在4,000元以上高端价格带,智能化程度成为主要竞争点,九号凭借全系智能化功能稳坐第一梯队 [40] 产业链与新兴市场机会 - 行业已形成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渠道的完整产业链 [23] - 新国标催生百亿级北斗模块市场,基于2024年4.3亿辆保有量和10-30元单车模块成本测算,北斗加装市场规模达43-129亿元 [31][33] - 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竞争力 [23] - 行业由“造车卖车”转型为基于用户的服务供给模式,全球化布局成为核心驱动力之一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