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10月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行业新图景:电气SAF篇
RMI·2025-11-17 20: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持有、卖出),但通过全面分析,指出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具有巨大的长期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尤其是在中国 [4][5][48] 报告核心观点 - 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因其更高的减排潜力和近乎无限的原料供应,被视为实现航空业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关键路径,是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必要补充和长期支撑 [4][8][9] - 当前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成本远高于传统航煤和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但其成本优势预计在未来10-15年内随着技术进步和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而显现 [5][11][12] - 中国凭借其世界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绿氢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成本优势以及完善的化工体系,在生产成本和潜在产业规模上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5][48][55] - 全球主要经济体已通过强制掺混目标、财政补贴、税收抵免等政策工具推动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但各国政策力度和产业进展差异显著 [14][15][20][48] 研究背景及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概览 - 航空业碳排放增速快(2010-2018年均增速4.0%),被视为"难减排"领域,国际民航组织预测若不减排,2050年其碳排放占比可能飙升至25% [7] - 可持续航空燃料因其与传统航煤兼容且具备显著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最高可使航空碳排减少65%),被视为航空业绿色转型最有效的方式 [7] - 2024年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达12.5亿升(约100万吨),较2023年翻倍;全球有超过468个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处于不同阶段,覆盖60个国家 [11] 全球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主要政策梳理及影响分析 - 欧盟:通过《ReFuelEU Aviation》设定强制性可持续航空燃料掺混目标,并特别要求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自2030年起掺混不低于1.2%,至2050年提升至35% [14] - 德国:政策更为积极,《德国联邦排放控制法案》要求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掺混比例自2026年起为0.5%,2028年升至1%,2030年达2%,并设定了2030年20万吨/年的产量目标 [15][64] - 美国:政策重心在生产侧激励,《大而美法案》对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链各环节(如可再生电力投资48E/45Y、碳捕集45Q、清洁氢生产45V、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45Z)提供税收减免,但部分政策优惠程度较之前的《通胀削减法案》出现退坡且有效期缩短 [15][18][19] - 中国:尚处于技术探索和早期布局阶段,缺乏明确的强制掺混目标或大规模专项财政补贴计划,但产业优势显著,相关支持政策有望逐步出台 [18][20] 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路线分析 - 与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对比: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原料为可再生电力、水和二氧化碳,不依赖生物质,理论产能更大,减排潜力更高(最高可达100%),但当前成本高昂(2600-9500美元/吨,约为化石航煤的4-15倍),技术成熟度低(全球市场份额<1%)[33][40][42][43] - 主要技术路线:包括费托合成(相对成熟,已获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认证)、甲醇制航煤(设备投资较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航煤馏分(中国清华大学研发,反应路径短)以及液态阳光航煤技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发)[44][45] - 技术模块成熟度:绿氢制取中碱性电解槽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已商业化,但应对可再生电力波动性是难点;二氧化碳捕集中传统工业点源捕集技术成熟,直接空气捕集技术处于早期研发;燃料合成环节中,费托合成基于煤制油经验相对成熟,其他路径多处于示范或中试阶段 [46] 全球主要国家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潜力分析 - 中国:绿氢规划产能庞大(截至2024年底可再生氢规划项目超600个,总产能850万吨/年),电解槽产能占全球约60%(约32吉瓦),成本持续下降(2024年碱性电解槽成本降20%,质子交换膜电解槽降32%),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规划年产能超70万吨 [50][54][55] - 美国:已有商业化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如Infinium公司的Project Pathfinder,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价格约15美元/加仑),规划项目较多,但政策退坡和项目推进不确定性导致2035年前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可能性较低 [57][60][62][63] - 德国:设定了积极的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目标,但截至2024年9月欧盟内部尚无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厂商通过最终投资决策,预计2035年实际产能有限,难以实现既定目标 [64][68][69] - 沙特:拥有优越的风光资源(年有效光照1700–2000小时,风电年利用2500-2700小时)和宏大的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2030年达130吉瓦),理论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潜力巨大(约300万吨/年),但当前产业化进展与目标差距显著 [70][73][74][78][79] 未来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 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在2035年之前成本仍偏高,难以与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有效竞争,但长期(2035-2050年)随着可再生电力成本下降有望成为主流 [5][39] - 中国在成熟的上下游产业和丰富的风光资源支撑下,其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成本在未来10年将呈现显著优势,具备主导全球供给市场的潜力 [5][48] -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和电制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及平稳过渡的基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