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耕者:农业无人机重塑智慧农耕的新范式与未来图景,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5-11-19 21: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增持”、“中性”等)[1][2][3][4][5] 报告核心观点 - 农业无人机行业正经历高速发展,技术迭代驱动应用场景从植保喷洒拓展至播种、施肥、监测等全流程环节[5][18][25] - 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双寡头”竞争格局,大疆创新和极飞科技合计占据全球70%-80%的市场份额[5][20][35] -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购机补贴比例最高达40%,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5][19][45] - 受益于劳动力短缺、精细化管理需求及技术进步,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263.04亿人民币元增长至2029年的325.54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5.47%[5][42]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农业无人机指无需人工驾驶,通过遥控或自主飞行系统,搭载作业设备用于农业生产的航空器,核心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6] - 按作业功能可分为植保无人机(最广泛应用)、播种无人机、监测无人机及其他功能无人机(如测绘、授粉)[7][9][10][11][12] - 按动力类型可分为电动无人机(噪音小、维护成本低但续航短)、油动无人机(续航长、载荷强但维护复杂)及混合动力无人机[7][14][15][16] 行业特征 - 技术迭代驱动应用场景拓展:例如大疆T60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使农药利用率提升50%,用水量减少90%[18] - 政策支持力度大:农业农村部将农用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补贴比例最高达40%,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智慧农业与低空技术应用[5][19] - 市场竞争高度集中:大疆创新和极飞科技形成双寡头格局,极飞科技在精准喷洒算法领域的专利储备量达行业总量32%[5][20][35] 发展历程 - 萌芽期(2006-2013年):技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产品以试验研发为主,市场认知度低[21][22] - 启动期(2014-2017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业开始受到关注,企业纷纷进入市场,保有量和作业面积开始快速增长[23][24] - 高速发展期(2018年至今):技术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2024年中国农业无人机年作业量突破26亿亩次,带动近50万人从事飞防服务行业[25]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高,飞控与动力系统合计占整机成本的30%-40%,高端GNSS模块等仍部分依赖进口[26][27][31][32] - 产业链中游:市场呈“双寡头引领”,大疆与极飞合计市占率超70%,2024年单机生产成本较此前下降28%[26][35][36] - 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从单一植保向全链条渗透,2025年植保、播种施肥、作物监测三大场景占总应用的68%;飞防服务规模化崛起,截至2025年6月中国从事飞防服务人员近50万,对应市场规模约130亿元[27][38][40][41] 行业规模与预测 - 历史规模:2020-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由231.2亿人民币元增至250.7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2.04%[42][43] - 增长驱动:农业劳动力从2020年约1.8亿降至2024年约1.6亿,精细化农田管理需求提升,政策支持及应用场景扩大共同推动市场增长[43][44] - 未来预测:2025-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从263.04亿人民币元增至325.54亿人民币元,年复合增长率5.47%,受益于政策目标(如2025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75%)、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及规模化经营主体需求增长[42][45][46] 竞争格局 - 市场高度集中,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大疆创新(2024年中国市占率63.9%)和极飞科技,技术研发实力雄厚;第二梯队为全丰航空等区域性或细分领域企业;第三梯队为众多中小型及创业企业[52][53] -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大疆创新凭借规模优势和供应链控制,产品售价约4万元;极飞科技通过采用车规级芯片等技术,平均售价降至3.5万元[55] - 未来竞争驱动力:政策区域差异(如新疆2025年补贴额度提至50%)、技术创新(如AI算法、集群协同技术提升作业效率3倍)及成本下降(零部件本土化率提升至90%)将加剧市场竞争[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