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视界守护战--从人工泪液到靶向抗炎:中国干眼症药物市场的双轨竞合与创新跃迁,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5-11-20 20:30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4] - 核心观点:中国干眼症治疗药物市场呈现“外资主导、本土崛起”的双轨竞争格局,行业规模预计2025–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0%,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6亿元 [4] 行业正从传统仿制药和辅助用药领域转向由创新药驱动、技术路径多元的高成长性赛道 [17]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干眼症(DED)是由于泪液分泌减少或泪膜稳定性下降导致的眼表疾病,可分为蒸发过强型、水液缺乏型及混合型 [5] 治疗原则是长期和个体化,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 [5] - 按药物作用机制可分为润滑眼表和促进修复类、抗炎类以及抗菌类治疗药物 [6] 人工泪液是轻度干眼一线治疗,抗炎药物适用于中重度患者 [6][7] 行业特征 - 居民日均屏幕使用时间从2021年的5.5小时增至2024年的8小时,导致中国干眼症患病人数从2020年约3亿人增长至2024年约3.6亿人,但患者治疗率仅为10-12% [11] - 人工泪液和环孢素滴眼液主导治疗市场,院端人工泪液以玻璃酸钠等三大品类为主,环孢素滴眼液市场主要由艾尔建“丽眼达”和兴齐眼药“兹润”瓜分,2024年两款产品全终端销售额合计超8亿元 [12] - 市场竞争由外资主导转向内外资竞合,本土企业如兴齐眼药、恒瑞医药通过仿创结合和自主研发实现突破 [13]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5-2005年):干眼症概念尚未普及,治疗以人工泪液为主 [14] - 启动期(2006-2015年):进口品牌主导市场,治疗理念升级为控制眼表炎症 [15][16] - 高速发展期(2020年至今):本土品牌兴起,创新药获批上市,治疗进入“精准化、个体化”时代,如恒瑞医药的SHR8058滴眼液(2025年) [1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供应结构分化,技术依赖性强,关键抗炎原料生产掌握在少数头部企业手中,兴齐眼药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42% [22] 技术革新驱动原材料需求从大宗辅料转向高活性复杂原料药 [23] - 中游生产环节集中度高,外资与本土领先企业共同主导,2024年中国玻璃酸钠滴眼液销售额为25亿元,其中外资产品占比超80% [26] 环孢素滴眼液医院端渠道销量达5.61亿元,同比增速达88.26% [27] - 下游销售双轨并行,人工泪液(OTC)线上渠道销售额从2020年4.86亿元增长至2024年18.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9.5%;处方药依赖医院渠道,2024年医院端滴眼剂销售额为15.39亿元 [29] 玻璃酸钠滴眼液在转为OTC后,2024年医院端销售额回升至6.25亿元 [30] 行业规模与预测 - 历史规模:2020年—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由180.27亿元回落至118.06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0.04% [31] - 未来预测:2025年—2030年,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由127.55亿元增长至193.06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8.64% [31] - 增长驱动因素:新药研发管线丰富,如康弘药业的利非司特滴眼液获批;智能化诊断设备发展提升诊断准确性与患者接受度 [34][35] 行业竞争格局 - 格局概况:高端市场由外资品牌主导,本土企业仿创结合实现多点突破,竞争呈现“引进与自研双轮驱动”特点 [41] - 历史原因:外资企业如参天制药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主导,2024年其玻璃酸钠滴眼液医院端销售额占比达30% [42] 本土企业如兴齐眼药凭借首个国产环孢素滴眼液快速崛起 [43] - 未来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本土企业通过海外引进扩充管线,如恒瑞医药引进德国Novaliq公司药物,有望凭借创新机制抢占市场 [44][45] 重点企业分析 - 沈阳兴齐眼药:核心产品“兹润”(0.05%环孢素滴眼液)为中国首个获批的环孢素眼用制剂,凭借医保准入和技术平台形成全面竞争优势,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2.42% [61][59] - 江苏恒瑞医药:采取“自主研发与海外引进”双轮驱动策略,引进全球首创的蒸发过强型干眼治疗药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2.63% [65][63] - 参天制药(中国):凭借核心产品“爱丽”(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品牌积淀和先发优势,在外资主导的高端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