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总结 - 中国股市经历恐慌性抛售后已进入关键击球区,市场风险大幅释放,预计将逐步企稳并展开跨年攻势[2] - 中国资本市场处于大发展周期,估值回升空间较大,预计2026年全A非金融盈利将首次实现双位数增长至10.6%[3] - 12月至次年2月是中国政策、流动性、基本面向上共振的窗口期,建议布局科技、券商与消费板块[4] - 港股调整属于牛市正常回撤,AI产业周期延续叠加增量资金流入,港股牛市行情有望持续[5][10] 策略研究 - 市场调整幅度已与历次牛市主线回调相当:创业板指高点回调12%、科创50指下跌近20%、恒生科技下跌22%[2] - 政策窗口期临近:年末经济工作会议临近,中金公司合并与16只硬科技ETF快速获批体现监管层稳定市场决心[2] - 投资主线明确:科技成长(AI算力/应用/制造业出海)、大金融(券商/保险)、消费(食品/饮料/免税等)[4][6] - 主题机会包括AI应用、机器人、内需消费与新疆基建等方向[6] 宏观研究 - 全球大类资产普遍下跌:恒生指数下跌5.1%(幅度最大),上证综指下跌3.9%,标普500指数下跌1.9%[7][18] - 美国经济数据分化:9月新增非农就业11.9万人超预期,但失业率升至4.4%;5年期通胀预期回落6BP至2.32%[8][21] - 美联储内部分歧较大,12月或暂停降息;日本推出21.3万亿日元经济刺激计划,日央行维持谨慎加息[8][19] - 国内高频数据显示消费与生产分化:汽车消费活跃,但地产销售疲软;锂电需求强劲带动相关工业品涨价[17] 海外市场研究 - 港股调整诱因包括前期涨幅较大与美元流动性偏紧,历史回撤分为小回撤(平均跌7%)与大回撤(平均跌17%)[10][29] - 美元流动性扰动短期,美国政府结束停摆后积压流动性释放,美联储降息周期延续将支撑港股行情[10][30] - 南向资金增量明确,公募与险资推动下年内仍有流入空间;AI驱动港股科技为主线,红利资产与新消费稀缺性凸显[12][30] - 北向资金近期净流出183亿元,外资在避险情绪下流入有色金属、煤炭等价值板块[26][27] 行业动态 - AI领域突破频现:谷歌Gemini 3模型在多模态理解与推理测试中刷新纪录,国内阿里"千问"、蚂蚁"灵光"推动应用普惠[41][56] - 硬科技资本化加速:摩尔线程IPO募资80亿元,宇树科技推进上市,机器人领域小鹏与优必选制定量产目标[57][61] - 能源与资源板块分化:油运VLCC运价创新高至13万美元,铜铝价格受宏观扰动震荡但上行周期不改[49][64] - 军工事件催化:福建舰首次实兵演练,美国向沙特出售F-35,大国博弈加剧支撑行业长期需求[44][46] - 消费与农业布局正当时:种植产业链集中度提升,宠物食品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37][38]
国泰海通晨报-20251124
海通证券·2025-11-24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