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行副行长陆磊撰文!
券商中国·2025-02-27 11:35

金融机构定位与治理完善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1] -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是建设强大金融机构的关键步骤,当前机构在内控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与实体经济发展不适应的问题[2] - 完善定位和治理能够防止金融机构盲目发展、无序扩张,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3] 金融机构体系发展现状 - 我国金融业已形成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等领域的齐全体系,分工明确、协作基础不断强化[4]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近490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超4000家,资产规模全球第一[4] - 5家国有大型银行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4] 金融机构改革与风险化解 - 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5] - 推进政策性银行业务分类分账改革,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一省一策"推进农信社改革[5] - 在部分省份开展硬约束早期纠正试点,对增量高风险银行提出"限期整改"要求[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2024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4.33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八成左右,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超七成[6] - 截至2024年1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1.9%,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长13.0%,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4.6%,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 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 - 系统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展[7] - 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牵头制定各领域专项工作方案和政策文件[7] - 政策层面完善激励约束工具配套,现有近20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源精准配置[8] 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路径 -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做优做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10] - 中小金融机构要减量提质、优化布局,开展特色化经营[10] - 政策性金融机构要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主要做商业性金融机构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10] 金融机构治理能力提升 - 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11] - 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强化对董事、高级管理层履职行为监督[11] - 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避免偏离实体经济的"伪创新"[11] 激励约束机制优化 - 持续调整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引导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12] - 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约束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行为[12] - 健全资本补充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