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UV,前景光明
半导体芯闻·2025-02-28 18:03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芯片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但EUV光刻技术的成本和复杂性限制了其普及,行业正通过技术改进和商业模式创新寻求突破[1][2][26] - EUV光刻面临设备瓶颈、掩模缺陷、光刻胶材料限制三大技术挑战,需在光源效率、工艺控制和材料科学方面取得突破[9][12][14][20] - 仅台积电、三星等5家巨头具备EUV量产能力,日本Rapidus计划2027年加入,行业集中度高[6][7] - AI工艺控制成为提升EUV产量的关键,Tignis等公司开发AI驱动计量工具实时优化参数[17][18] 技术进展 EUV设备与产能 - ASML作为唯一EUV设备商面临多年订单积压,NXE:3800E等高端设备已提前数年分配[9] - 政府支持的研究中心(如imec和EUV加速器)投入8.25亿美元推动掩模技术和光刻胶创新[9] - 混合光刻策略(EUV+DUV)和多重图案化技术被广泛采用以降低成本[10][11] 掩模技术 - EUV反射式掩模缺陷率直接影响产量,多光束写入器将生产效率提升数千倍[12] - 新型碳基薄膜使掩模传输率提升至90%以上,寿命延长3倍[12] - 单片掩模成本约10万美元,产量提升仍难抵消高昂投资[13] 光刻胶材料 - 传统化学放大光刻胶(CAR)面临酸扩散和随机缺陷问题,金属氧化物光刻胶(MOR)分辨率更高但工艺敏感[14][15] - Lam Research推出Aether干光刻胶技术,气相沉积使缺陷率降低40%[15] - Irresistible Materials开发多触发光刻胶(MTR),分子尺寸缩小10倍[15] 市场需求 - AI芯片市场规模未来5-7年将增长10倍,台积电2nm工艺订单已排至2026年[7] - Nvidia、AMD等AI芯片全面采用5/3nm EUV工艺,2nm GAA晶体管将增加EUV层数[4] - HBM生产中有选择地使用EUV,三星等厂商在逻辑层部署EUV而非存储阵列[4] 行业格局 - 当前仅台积电、三星、英特尔、SK海力士、美光具备EUV量产能力[6] - 日本Rapidus联合丰田等8家企业,计划2027年在北海道晶圆厂实现EUV量产[6] - ASML高NA EUV系统EXE:5000将支持1.8nm以下工艺[9] 创新方向 光源效率 - 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开发DPSSL激光器,效率比CO2激光器高5-10倍[21] - 冲绳研究所优化反射镜涂层,目标减少30%光学损耗[22] 商业模式 - 共享EUV基础设施(如CHIPS法案项目)可降低中小厂商进入门槛[25] - 专业化分工模式(如专注I/O芯片)可能成为二线厂商采用EUV的路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