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背景 - 2013年DARPA机器人挑战赛(DRC)因福岛核电站事故暴露机器人应对灾难不足而举办 旨在探索机器人未来 [1] - NASA为参赛打造的Valkyrie类人机器人仅用9个月完成雏形 外观设计刻意模仿真人以降低距离感 [2] - Valkyrie实际表现不佳但影响深远 部分开发成员后来创办的初创公司成为具身智能浪潮先驱 [4] Apptronik公司起源 - 2010年斯坦福教授Luis Sentis在德克萨斯大学建立人本机器人实验室 提出新型全身控制框架理论 [8] - 2013年实验室与NASA合作开发Valkyrie机器人 技术商业化硕士Jeff Cardenas被其吸引加入团队 [8][9] - 2016年团队分拆成立Apptronik 初期拒绝外部融资 通过NASA等政府合同获得750万美元研发资金 [10] Apollo机器人技术特点 - 2023年推出的Apollo人形机器人高173cm/重73kg 可举25kg物体 续航4小时 模块化设计包含32个专利执行器 [14] - 采用串联弹性扭矩控制架构实现人机安全交互 各部件可更换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14] - 硬件能力突出 已迭代15版原型机 执行器领域积累超300项专利 [14]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试点 数据显示提升配送效率40% 降低人力成本32% [16] - 计划2025年商业化 目标售价低于5万美元 已与特雷克斯/GXO等十余家企业达成协议 [15][26] - 2024年完成3.5亿美元A轮融资 资金用于扩大生产 预计2024年量产近百台 2025年达数百台 [26] 技术合作路径 - 选择与大模型厂商合作路线 先后与NVIDIA GR00T模型/谷歌Gemini 2.0 Pro达成技术整合 [20][21] - 与Figure AI自研路线形成对比 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技术路径 [22] - 当前重点解决训练数据获取问题 工业场景成为最佳数据来源和商业化突破口 [24] 产能扩张计划 - 与制造业巨头Jabil达成战略合作 未来可能实现机器人自主生产机器人 [27] - 计划2026年实现真正规模化 正在与约60个潜在客户进行商业谈判 [26][27]
获3.5亿美元投资,谷歌押注的人形机器人进厂造奔驰
创业邦·2025-03-01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