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 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2025-03-02 18:30
我国养老金融现状与政策支持 - 我国已全面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23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3亿 占比21 1% 年增1 3% 预计2030—2035年占比超30% 21世纪中叶将超40% 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之一 [4] - 老龄化速度全球领先 仅用发达国家1/2甚至1/5时间完成相同进程 城乡区域省份民族间差异显著 老年人群体财富和认知差距大 形成复杂多样养老需求 [4] - 金融支持养老政策持续出台 2024年12月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6项举措 个人养老金制度同期推广至全国实施 [6] 居民养老意识与财富管理潜力 - 2024年居民平均每月养老储备金额达1933元 较2023年增加222元 六成居民意识到仅靠退休金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养老规划转变为全年龄段普适性问题 [7] - 养老金融市场空间打开 财富管理服务需求增长 为行业带来机遇 [7] 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 - 截至2024年10月底 个人养老金产品共发行809只 其中储蓄类465只 保险类119只 理财类26只 基金类199只 但居民满意度较低 [9] - 50%受访者表示难以找到适合产品 主要因产品收益偏低 风险过高等 现有供给在数量类型服务上难以满足居民期望 [9] 养老金融发展核心问题 - 产品供给不足 居民资产配置错配 金融素养有待提升 [1] - 需强化养老规划意识 鼓励金融产品创新 推动科技赋能 促进体系高质量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