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蜜雪冰城千亿市值IPO背后:一个大道至简的故事
36氪未来消费·2025-03-03 10:53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通过28年坚持低价战略和极致供应链管理,实现4.6万家门店全球第一规模,市值超千亿港元 [3][5][6] - 公司成功关键在于"数十年只练一招"的专注:前十年仅开1家店,后十年年均新增4600家店,形成规模壁垒 [3][6][19] - 低价模式建立在"死扣成本"的供应链体系上:自建工厂/物流/原料基地,毛利率30%仅为行业一半 [9][13][15] - 创始人农民出身塑造商业基因:1元冰淇淋起家,产品定价2-8元,锁定学生/下沉市场 [9][10][11] - 上市前唯一融资获美团龙珠等10亿注资,IPO认购超5300倍,早期投资人回报近4倍 [4][5] 发展历程 - 1997年创业初期经历"三死三生",2000年确立低价餐饮模型(3元汉堡/1.5元土豆丝) [8][9] - 2007年1元冰淇淋引爆市场,单季发展26家加盟商,开启连锁化 [9][10] - 2012年自建中央工厂解决供应链卡脖子问题,2014年物流体系覆盖全省 [13][18] - 2017年行业爆发期逆势聚焦10元以下市场,2020年起三年新增2.2万家店 [19] - 2024年门店数超星巴克,全球现制饮品TOP20中中国占6席 [3][6] 商业模式 - 产品策略:TOP5单品占销量40%,柠檬水等长保产品降低运营复杂度 [15][16] - 供应链管理:11.5万吨柠檬采购量掌控议价权,物流成本随规模递减 [15][18] - 利润分配:超额利润通过原料降价反哺加盟商,维持终端低价 [20] - 选址逻辑:避开A类商圈高租金,专注街头/校园场景 [10][15] 战略决策 - 拒绝高端化转型:2010年试水高端店失败,确认"价格不需升级"原则 [16] - 规模优先战略:2019年调研确认与喜茶客群无重叠后加速扩张 [19] - 全球化布局:2019年已规划咖啡和出海业务,对标可口可乐等百年品牌 [23][24] - 资本运作:现金流充裕至万店规模才开放融资,保持战略自主性 [4][5] 创始人特质 - 张红超(兄):理工思维拆解成本,二手设备研发爆品 [9][11] - 张红甫(弟):门店即实验室,开发卡布奇诺咖啡等季节性产品 [10][23] - 共同特质:农民家庭出身,坚持"血汗钱"理念,生活简朴 [11][25] - 长期主义:创业初期日均化冰1/3仍坚持,对标百年企业 [2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