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急了
硅料技术路线竞争格局 - 目前硅料主要分为棒状硅(通威、大全、新特)和颗粒硅(协鑫)两大阵营 [2] - 通威宣布新增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实质与协鑫颗粒硅技术相同 [3][4] - 协鑫担忧通威快速攻破其颗粒硅技术壁垒,但通威称技术路径存在实质差异 [5][6] 颗粒硅成本优势分析 - 2024年协鑫颗粒硅生产现金成本下降22.55%,Q4降至28.17元/公斤 [8][9] - 2024年上半年颗粒硅成本较大全能源棒状硅低12.4%,较新特能源低26.7% [10] - 当前颗粒硅均价36元/公斤,仅比棒状硅低1元/公斤,但成本优势显著 [11][12] - 协鑫预计2025年硅料需求140-150万吨,其50万吨产能可实现30%市占率目标 [14] 技术转型壁垒 - 颗粒硅核心技术专利由协鑫和REC掌握,自研周期需10年以上 [19][21] - 棒状硅设备无法复用颗粒硅生产,转型将面临重大资产减值 [23][25] - 通威等头部企业现有棒状硅产能庞大(通威85.5万吨/年),全面转型不现实 [27][29] 行业格局演变 - 颗粒硅凭借成本优势将逐步挤压棒状硅市场份额 [15][33] - 协鑫已彻底退出棒状硅业务,专注颗粒硅发展 [24] - 2025年中小棒状硅厂商可能被淘汰,但颗粒硅产能释放速度将影响淘汰节奏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