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全民智驾”发布会将智能驾驶车型价格门槛大幅降低至6.98万元,意图在巩固平价市场基本盘的同时,利用智能驾驶功能作为关键差异化竞争工具,突破其在20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份额不足的瓶颈 [1][4][7][16] - 公司面临“偏科”挑战,即在电动化领域凭借DM系统和刀片电池取得领先地位和显著增长(如第二个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仅用15个月),但智能化起步较晚,品牌形象集中于“价格屠夫”,急需通过智能化投入实现高端化突破 [2][4][19][22] - 公司的战略核心是高端化,通过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区分为A/B/C三套方案,并明确以20万元为分界线(B系统以上支持城市NOA),旨在提升中高端车型销量占比、品牌形象及单车利润(当前单车毛利约3万元,低于理想汽车的6万元) [9][11][13][16][20][21][22]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公司已跻身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迅猛,从第500万辆到第1000万辆仅用时15个月,毛利率从2022年初的15%左右一度上涨至25%,逼近30% [3][4] - 公司在平价车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在10-15万元SUV市场份额达45%,15-20万元轿车市场份额高达64%,但其80%以上销量集中在20万元以下市场 [16][19] - 公司在中高端市场表现薄弱,20万元以上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0%下滑至不到7%,在20-30万元价格带的SUV份额仅为6%,轿车榜上无名 [15][16] 行业智能化趋势 - 智能驾驶功能正从高端车型的“增值服务”加速下探至平价车型,成为影响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麦肯锡调研显示“更先进的智驾功能”是消费者放弃外资品牌选择本土品牌的首要原因 [5] - 智能驾驶零部件成本因规模效应大幅下降,激光雷达单价从2020年的上万美元降至约200美元,推动了智驾系统在更低价位车型的普及,加剧了行业军备竞赛 [6] - 高阶智驾功能在消费决策中的定位从“烤箱”(可有可无)转变为“冰箱”(直接影响生活质量),例如理想汽车AD Max车型在无图NOA发布后订单占比达到70% [5] 公司智能化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推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分为A/B/C三套方案:A系统(仰望品牌)配备双Orin X芯片和三颗激光雷达;B系统(腾势和比亚迪部分车型)支持城市NOA;C系统(比亚迪主品牌)主要提供高速NOA和通勤NOA,形成清晰的功能与价格区隔 [9][10][11][12] - 公司以20万元为明确分界线,B系统(激光雷达版)车型定价均在20万元以上以支持城市NOA,C系统(三目摄像头版)车型定价在19.98万元及以下,策略性地利用智驾功能差异推动品牌向上 [11][12][13][16] - 公司智能化研发投入激进,2023年第三季度单季研发费用暴增40%,此后每季度保持百亿以上开支,旨在弥补智能化起步晚的短板,并支撑高端化战略 [22] 公司高端化挑战与意图 - 公司品牌向上突破受阻,腾势品牌作为高端化关键一环销量不理想(2023年全年销售12.6万辆),比亚迪品牌销量占比超过95%,且新车成交单价约12万元,低于丰田的17万元 [19][20] - 公司通过将天神之眼B系统同时覆盖腾势和比亚迪顶配车型,意图让比亚迪品牌承担部分高端化任务,利用智驾能力“下放”提升单车均价和市场份额 [20] - 公司在20万元以下市场用智驾+低价巩固份额,在20万元以上市场则通过城市NOA功能寻求突破,其“智驾平权”发布会的深层目的是吹响高端市场冲锋号 [16][22]
比亚迪暗渡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