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复盘2012年以来港股走强、美股调整的6次情形,分析本轮港股行情与此前异同,指出判断行情走向关键在于产业基本面驱动是否证伪及重估空间大小,从估值、盈利、资金面分析当前情况 [2][4][6][12] 历史上港股相对于美股的独立行情 - 过去一周美股不佳时港股维持强势,本周表现背离是过去阶段缩影,2月以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涨幅高,同期标普500、纳斯达克下跌 [4] - 2012年以来滚动四周港股涨、美股跌且超额收益超10%的区间仅6次:2015年4月中国资产牛市冲刺,后因资金面收缩行情扭转;2022年1月、6月、12月因中美经济景气度扭转,国内政策预期改变叠加美股滞胀交易引发资金“高低切”;2024年4 - 5月因国内政策预期扭转和美国滞胀交易;本轮海外有“类滞胀”特征,美国经济数据走弱、通胀预期拉升,且驱动来自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 [2][5][6] - 港股独立行情终结情形:驱动基本面修复因子被证伪;产业牛市后半段资金推高估值后流动性收紧致泡沫破裂 [2][7] 重估的空间:当前位置与短期突破的掣肘 估值 - 从2020年、2018年、过去10年三个区间看,港股宽基指数分化明显,恒生指数、H股50指数估值达高位,恒生科技指数因盈利上修估值分位数不高 [13] - 全球比较下港股估值相对合理,限制中国资产估值中枢上移主要因素是盈利水平,中长期估值和股价中枢上移需落实到实际盈利 [13] 盈利 - 港股业绩下滑最快阶段是21 - 23年中,最近两期半年报同比读数不再走低,2024H1三个口径整体法净利润同比分别为5.4%、1.8%、18.0% [14] - 恒生科技基本面见底领先,主要支撑是互联网平台困境反转,需关注基数抬高后边际变化;工业和资讯科技业营收恢复明确,资讯科技业24H1利润接近翻倍 [15] - 港股能否迎来顺周期主升浪关键在于地产周期能否阶段企稳,2021年后港股财报受地产链拖累大,楼市有量升价稳迹象,但需求侧缺乏弹性触发条件 [15] 资金面 - 截止2月末,科技细分板块中硬件设备、半导体、可选消费零售持仓处近3年高位,软件服务、电信服务超配比例不拥挤 [17] - 过去一周南向资金涌入成长端、减配红利板块,中长期港股有潜在增量资金,截止2024年末内地公募基金持股占南向资金14.8%、占港股流通市值1.5%,但短期需警惕超买过热风险 [17]
【广发策略刘晨明&许向真】过去15年港股相对美股的独立行情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2025-03-09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