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2000元到2万元,小小“读码器”背后的科创新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3-10 09:33

广东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 -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拥有超过1900万户经营主体,占全国总量的1/10,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过四成 [3] - 广东积淀了雄厚的制造基础、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越的营商环境、发达的开放网络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孵化出研祥、小鹏、大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3]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拥有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众多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科研设施构成的"超级聚合体"创新生态 [9]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广东"AI+"应用典型案例中涉及"AI+制造"的占一半以上,例如美的洗碗机工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单位生产成本降低24%、交付时间缩短41%、研发时间缩短30% [10][13] - 广东已累计拥有10家"灯塔工厂",占全国总量的1/8,包括全球首家酱油酿造"灯塔工厂"海天味业高明工厂 [10] - 广东机器人产业"家底"雄厚,2024年全省工业机器人年产量24.86万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14] 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突破 -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等"黑科技"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5] - 深圳众擎科技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广东汇聚美的库卡、优必选等企业形成"广东机器人七剑客" [6] - 大湾区已成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3D视觉系统、伺服驱动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正在产生聚变反应 [14] 人才战略与创新生态 -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超6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其中综合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1200个 [19] - 广东专业技术人才达1042万人、技能人才达2019万人,均居全国前列,148所技工院校拥有约66万在校生 [20] - 深圳形成创新基因的"代际传递",从50后的任正非到80后的汪滔,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22]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通过"一园两区"模式将香港高校基础研究与深圳应用研究深度融合,构建跨境创新协同网络 [21] - 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衔接"消除创新合作制度性障碍,"湾区通"工程推进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 [21] - 广东探索"湾区研发+县域制造"模式,将产业链深度嵌入县镇村体系,开创"全域创新"新图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