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算命」,人类的赛博安慰剂
36氪·2025-03-10 07:55

AI算命现象分析 - 核心观点:AI算命现象反映了用户对情绪价值和娱乐化体验的需求,而非真正追求预测准确性 [4][5][20] - 用户行为:全年龄段用户热衷于向AI提问运势、生活建议等问题,即使结果似是而非也乐此不疲 [2][3][6] - 社交属性:精心设计的算命提示词成为职场社交密码,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传播 [6][7] DeepSeek产品特性 - 市场定位:相比ChatGPT更符合中国用户需求,在"百模大战"中凭借文采和推理能力脱颖而出 [6] - 内容风格:输出结果常附带心灵鸡汤式建议,提供情绪价值 [22][23] - 技术特点:R1模型创造性较强但幻觉率较高,容易偏离事实 [14][26] 商业模式观察 - 衍生经济:AI算命带动手串等周边产品销售,黑曜石、海蓝宝等品类被频繁推荐 [21] - 变现尝试:部分博主通过定制AI算命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如2888元/次的咨询服务 [21] - 用户教育:平台被用作玄学知识学习工具,帮助理解晦涩专业术语 [18] 行业局限性 - 数据缺陷:玄学领域缺乏足够公开的运算实例数据,影响模型训练效果 [13] - 隐私风险:用户需提供生辰八字等敏感信息,存在数据泄露隐患 [16] - 信任壁垒:重要决策场景下用户更倾向人类专家而非算法建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