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头部公募基金通过"卖铲子"策略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游材料供应商,规避下游竞争拥挤问题 [1][2] - PTFE材料因成本低、性能优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关键替代材料,替代PEEK材料趋势明显 [2][6] - 东岳集团作为全球PTFE龙头获易方达举牌,持股比例达7.06%,反映机构对上游材料企业的战略重视 [3][4] - 基金经理普遍认为2024-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从0到1商业化前夜,中国供应链优势将加速量产进程 [5][6][9] 行业动态 - 2023年中国PTFE产量预计达15万吨,东岳集团以23.7%市占率居首 [4] -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采用PTFE材料后成本降至780元/台,重量减轻15%-25% [6] - 海外企业计划2025年部署千台级人形机器人,2026年正式交付;中国企业已实现小批量生产交付 [9] - 工业领域将率先应用人形机器人,服务业和家庭场景后续逐步落地 [7][9] 公司数据 - 东岳集团2024年中期营收72.6亿元(+0.87%),净利润3.08亿元(+8.38%),毛利率19.83% [4] - 中国市场贡献东岳84.84%收入,海外市场中日本(2.19%)、韩国(2.35%)、欧洲(2.70%)占比较高 [4] - 易方达2月26日以8.75港元/股增持东岳241.6万股,涉资2113.6万港元,总持股达1.22亿股 [3] - 信澳匠心回报基金重仓PTFE供应商:巨化股份(9.49%)、东岳集团(8.23%)、永和股份(5.51%) [7] 投资逻辑 - "卖铲子"策略聚焦上游材料企业,规避下游终端竞争不确定性 [2][8] - PTFE相比PEEK具备价格优势(市场价格更低)和性能优势(润滑性/耐腐蚀/耐高低温) [6] - 长城久鑫混合基金通过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2025年前三月收益率达50% [6] - 基金经理投资组合重点覆盖半导体、消费电子、智能驾驶等AI硬件相关领域 [8][9]
逆向出手!这家头部公募,举牌“人形机器人”
券商中国·2025-03-11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