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革命 -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正在引发深刻的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制造业及关键任务行业的面貌,实现24/7无间断高效运转,其产出效率远超人类[1] - 中国是全球唯一有望掌握这一层次自动化的国家,若美国未能跟进,生产能力扩张将仅惠及中国,导致美国在所有领域被超越[1] - 机器人技术是通用技术,将对纺织、电子、消费品等所有制造业部门产生横向影响,其影响呈指数级增长[2] 中国制造业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内部经济体,已实现规模经济,在电池、太阳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电动汽车领域迅速推进[2] - 中国机器人本土化进程顺利推进,本土企业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0%提升至接近50%,并开始接管高端市场[3] - 美国制造机械臂成本是中国的2.2倍,且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材料,目前尚无规模化替代方案[4][5] 无人机市场案例 - 中国商用无人机企业DJI占据全球市场超过80%份额,美国消费市场高达90%,通过规模经济/过剩供应战略巩固地位[8] - 中国企业的快速迭代能力是关键优势,如DJI可在几小时内获取深圳工厂部件,而GoPro需数周时间跨洲迭代[9] - DJI凭借成本优势导致市场供应过剩,GoPro因"利润率挑战"解散Karma项目,许多竞争对手倒闭[10] 机器人硬件与供应链 - 机器人硬件市场由少数关键参与者主导,美国在许多领域明显缺席,中国在高质量高速电机用永磁体市场占据90%份额[37][48] - 日本Nabtesco提供全球近60%的中大型工业机器人减速机,中国Leaderdrive用14年占据国内应变波减速箱市场90%份额[46][47] - 中国控制全球80%的电池芯供应,成本比北美低24%,欧洲低33%,CATL和比亚迪合计占据电动汽车电池市场53%份额[59][60] 工业机器人现状 - 全球已安装超过四百万台机器人,其中90%为传统工业机器人,10%为协作机器人,后者份额正在快速上升[30] - 协作机器人通过牺牲负载能力换取更高安全性、灵活性和可编程性,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设置[28][29] - 工业机器人需要隔离工作,因缺乏灵活性,环境微小偏差可能破坏流程,如汽车焊接任务需极高精确度[27] 移动机器人发展 - 移动机器人包括自动导引车(AGV)、移动机械臂、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AGV已被广泛部署,其他形态处于早期阶段[35][36] - 人形机器人旨在在人类居住领域发挥作用,中国Unitree G1已在美国上市,售价仅16,000美元,远低于竞争对手10-20万美元价位[75] - 中国在2024年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超过27款不同人形机器人,优必选计划2025年底大规模生产近1000台[75] 中国机器人产业崛起 - 中国机器人安装量从2018年未进全球前十,到2024年以每万名员工470台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2023年全球安装量的51%来自中国[70][72] - 《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动核心部件国内含量从2020年40%提升至2025年70%,聚焦自动化机床与机器人等十大优先领域[72][73] - 中国工信部发布四年规划,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战略引擎,计划2025年实现规模化生产,2027年成为经济增长引擎[74] 全球竞争格局 - 工业机器人"四巨头"为FANUC(日本)、ABB(瑞士/瑞典)、Yaskawa(日本)和KUKA(原德国现中国),但研发投入比例较低[64][67] - 中国企业如埃斯顿、埃夫特、新松快速崛起,埃斯顿95%核心部件自产,埃夫特计划建设年产10万台机器人的"超级工厂"[69] - 中国机器人公司在2023年筹集7.69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超9.9亿美元,国家支持力度远超西方[74]
深度|SemiAnalysis万字长文:中国机器人已经遥遥领先,美国若错失机器人革命恐全盘皆输,制造业回流再无可能
Z Finance·2025-03-12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