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王炸组合?Manus+通义千问,意味着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3-12 23:2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产大模型与创新应用正加速融合,阿里通义千问与Manus的合作是典型案例,这种“大厂技术底座+初创应用创新”模式加速国产模型商业化落地,同时AI Agent虽有发展趋势但仍面临问题 [2][9] 阿里通义千问与Manus合作情况 - 3月11日,Manus平台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基于通义千问系列开源模型,在国产模型和算力平台上实现Manus全部功能,双方技术团队已紧密协作 [2] - 此次合作阿里通义千问为Manus提供底层模型支撑,Manus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反馈帮助优化模型迭代,有望弥补Manus技术短板,为阿里通义千问开辟新商业化落地路径 [2] - 业内分析阿里此次合作是看中Manus“流量密码”抢占先机,随着AIAgent崛起,2025年将成为AI智能体爆发关键节点 [3] Manus情况 - Manus背后公司成立于2023年,未自研大模型,通过整合Claude和阿里通义千问微调模型构建产品,创新点是将复杂任务拆解为模块化流程并降低用户操作门槛,发布早期预览版后迅速出圈 [6] - Manus曾因“技术壁垒不足”引发争议,开源社区MetaGPT团队仅用3小时便复刻出OpenManus项目,凸显应用层创新技术门槛需提升 [6] - Manus主界面原为英文,与阿里合作聚焦中文语境适配与算力国产化,旨在打造贴近本土需求通用智能体 [6] 阿里通义千问情况 - 阿里通义千问团队技术优势在于大模型研发与开源生态建设,此次合作将为Manus提供底层技术支撑,有望弥补Manus算力不足问题 [7] - 阿里通义千问系列模型技术突破显著降低算力需求,3月6日推出的QwQ - 32B推理模型,虽仅有320亿参数,但性能与6710亿参数的DeepSeek - R1相媲美,且支持消费级显卡本地部署 [7] - 阿里通义千问团队未来将继续探索智能体与强化学习集成,实现长时推理,探索更高智能实现AGI目标,此次合作是其开源战略重要延伸,可吸引开发者加入开源生态,增强在AI产业链话语权 [8] AI Agent行业情况 - 从技术演进角度,Agent被视为“下一个爆发点”,用户对AI智能体期待转向个性化与场景化服务,Manus走红体现市场对“真正可用”智能体产品迫切需求,其所属公司完成A轮融资获知名投资方参与 [11] - 其他科技巨头在AIAgent领域积极布局,微软、谷歌、OpenAI等均有相关动作,OpenAI首席产品官称2025年将成为AI智能体爆发关键一年 [12] - Agent发展依赖多模态能力和推理能力,过去一年这两个能力取得进展,开源证券研报称AI Agent应用2025年将多点开花,有望在B端率先商业化 [13] - 有观点认为AI Agent虽潜力巨大但未达爆发临界点,大模型降本增效未充分实现,Agent对数据质量和数量要求高且数据处理方式未普及,在深层语义理解和复杂逻辑推理方面存在不足 [13] - Agent引发伦理道德问题关注,可能生成有害内容、存在数据隐私和安全风险、责任界定困难,企业需抓住技术浪潮,突破工程化瓶颈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