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现象概述 - 消费者在携程平台购买大阪环球影城门票时价格从1800元飙升至2600元后又恢复原价,涉嫌动态调价和价格歧视 [1] - 锦江荟APP用户预订酒店价格比其他OTA平台高出约5倍,酒店方解释为前台误调但已给予五折结算 [2] - 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2019至2025年3月7日共收到1275件大数据杀熟投诉,2025年前两月新增142件投诉 [2] 行业分布与品牌排名 - 在线旅游行业投诉占比最高达49.5%,电商、出行、外卖等行业均有涉及 [3] - 投诉量前十品牌:去哪儿(18.12%)、携程(16%)、京东商城(12%)、飞猪(5.96%)、拼多多(4.39%)、淘宝网(4.39%)、同程旅行(3.92%)、智行火车票(3.37%)、美团外卖(2.43%)、滴滴出行(1.18%) [3] 平台操作手法案例 - 去哪儿网通过显示"仅剩5张票"诱导消费后降价并放出大量余票 [6] - 飞猪平台对同一航班不同用户给予差异补偿(代金券或无补偿) [6] - 拼多多和淘宝存在同一商品在不同设备或用户间价格差异,老用户抵扣金额少于新用户 [6] - 美团跑腿对相同路线实施"看人定价"策略 [6] 消费者维权现状 - 消费者主要诉求为退款(24.09%)、赔偿(22.01%)和改善服务(19.01%) [7] - 平台投诉解决率极低:去哪儿38.96%、携程31.37%、飞猪仅3.95% [8] 监管与行业建议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平台提高算法透明度并优化规则 [1] - 专家建议商家采用透明化定价策略、配合监管调查并接受社会监督 [10] - 消费者应留存消费证据、多平台比价并通过合法途径投诉维权 [10]
订票时“仅剩5张”,两小时后价格突然大跌!类似遭遇,很多人都有……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3-14 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