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暴力催收”公司,人去楼空!关于催收,明确多条红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3-17 19:18

行业监管动态 - 我国首个贷后催收业务国家级规范《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于2月28日发布,将替代2024年5月的行业指引 [4][5] - 新标准从行业标准晋升为国家标准,有效填补了贷后催收环节长期存在的规范空白 [5] - 相较于行业指引,新国标更加强调风险控制,并将控制催收风险的重任更多地落在金融机构自身肩上 [5][6][12] 行业现状与数据 - 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1239.64亿元,同比增长26.31%,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3% [7] -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自2024年第一季度突破千亿元后,连续四个季度处于高位,创下年度新高 [7] -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由不当催收引起的银行及信用卡投诉约占20.5% [7] 新规核心内容 - 明确催收作业红线: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进行,每日电话催收不能超过3次 [10] - 规定催收对象仅为债务人,不应向联系人催收,并要求对催收记录进行定期自查和检查 [10] - 新指引加强了第三方机构信息披露义务要求,并增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管理要求 [13]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新国标实施后短期内可能会对回收率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10] - 专家指出,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关键在于从源头上进行有效防控,金融机构应停止过度授信等不合规行为 [12][14] - 当前个人小额贷款逾期资产的催收工作主要依赖电话催收与调解,这一趋势短期内预计将持续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