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效应”背后:以科创拓展城市经济的宽度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3-22 13:56

杭州科创产业发展核心观点 - 杭州形成产业创新发展的"杭州效应",引发各地城市对自身产业创新发展的反思浪潮 [1] - 杭州较早开启招才引智体系化工作,让科创企业在适宜的产业生态中迅速壮大,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1] - 杭州民营经济自发成长、数字经济优势明显、创新试错容忍度高,形成鲜明的城市口碑 [1] - 20年前杭州抓住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科技革命带来的创新创业红利,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为转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奠定基础 [2] - 杭州产业转型特色路径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民营经济成为主体,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为一体 [2] 人才支撑与政策创新 - 杭州高新区(滨江)推出"5050计划",每年引进人才超4万,人才总量超50万 [4] - 2024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GDP2887亿元,累计培育上市公司74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国高企超过2800家 [4] - 杭州"六小龙"中三家企业创始人出自浙江大学 [4] - 浙江实施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从高校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从企业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 [5] - 杭州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产业政策资金的15%集中投向新质生产力 [14] 科创企业案例与发展 - 捷诺飞生物科技自主研发的生物3D打印机覆盖国内近60%的市场 [5] - 易思维科技参与超1亿辆成品汽车制造过程,业务扩展至轨道交通运维领域 [10] - 中昊芯英是国内唯一掌握TPU架构AI芯片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的行业领军企业 [12] - 中昊芯英全自研TPU人工智能芯片算力性能达国内顶尖、国际第一梯队水平 [12] - 八维通科技推出空间智能平台"BWT-Urban",引入ViLSP技术用于消防等领域 [21] 产业集群与转型升级 - 杭州2022年提出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 [16] - 2025年杭州培育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五大风口潜力产业 [16] - 杭州未来科技城建设"1+3+X"未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未来网络、人工智能、空地一体三大标志性产业 [17] - 杭州高新区(滨江)布局"一园三谷五镇",打造"中国视谷""国际零磁科学谷""中国数谷"等特色品牌 [17] - 拱墅区围绕"1+4"主导产业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制定"1+4+N"产业政策 [17] 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 - 杭州光机所孵化50余家硬科技创业公司,吸引外部社会资本超25亿元,孵化企业总估值超250亿元 [24] - 杭州光机所构建"算法+数据+算力"科创孵化模式,将硬科技前沿技术进行创业转化 [24] - 浙江大学形成制度化体系化的成果转化链条,构建宽容失败、良性竞争的创新生态 [6][8] - 八维通科技为机器狗装上"大脑",进行消防场景巡检,基于场景应用迅速整合新技术创新 [22] - 杭州提出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鼓励全球原始创新研发技术到杭州转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