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家专访BCG中国区主席廖天舒:今年是GenAI亚洲规模化应用元年,中国企业具有三重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3-24 16:30

全球及亚洲AI发展态势 - 亚洲生成式AI应用部署速度已超过除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2025年被视为生成式AI在亚洲的规模化应用元年[2][16] - 全球AI发展格局呈现显著不均衡,在纳入评估的73个经济体中,超过70%的经济体在关键领域得分低于平均水平[2][17] - 仅有五个经济体跻身“AI先行者”行列,中国位列其中,显示出其在全球AI竞争中的领先地位[2][17] 中国AI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前景 - 中国AI企业具备场景驱动创新、数据资源红利、政策与基建协同三大优势,可开发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并加速算法迭代[3][17] - 随着AI产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2025年有望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拐点[2][16] - 中国企业通过“开源生态+场景深挖”模式在应用转化层面展现独特竞争力,并积极从全球竞争参与者向规则塑造者转变[17] “人工智能+消费”的潜力与影响 - “人工智能+消费”将拓展多样化消费新场景,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成为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方向[3][9] - 据BCG经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收入增长较普通企业高出约10%至20%,成本降低15%至25%,品牌美誉度提升20%至40%[4][10] - 该趋势将推动产业链智能化重构,倒逼企业从单向产品制造转向全链条服务生态,形成技术、市场与政策共振的产业升级新范式[4][10]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 新质生产力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跨越增长瓶颈、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抓手[12] - 其核心指向技术突破、资源优化和产业升级三个层面的系统性升级,旨在形成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动能[12][13] - 具体举措包括加快前沿技术研发、优化数据资本人才等要素配置、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化[12] 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趋势 - 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赛道从模式创新转向技术创新引领,近三分之一来自智能技术领域,硬科技领域企业数量增多[22][23] - 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绿色低碳等赛道表现活跃,这些领域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23] - 中国市场拥有完整产业体系、领先基础设施和大规模科技人才储备,为独角兽企业增长提供有利条件,但全球生态系统的下行和逆风是不利因素[24] 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新动态 -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从“产品国际化”经“资本国际化”向“能力国际化”深化,正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跨越[26][27] - 出海目的地结构发生变化,与印度、东盟、非洲及“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的贸易增长提速[27][28] - 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包括5G系统、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中国的国际化发展与合作预计将进一步深化[28] 情绪经济与新消费特征 - 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消费浪潮成为中国新消费市场的显著特征,体现了消费者从功能性需求向精神价值需求的跃迁[19] - 热门文化IP的成功印证了消费者愿意为文化符号背后的情感连接付费,其底层逻辑是消费驱动力转向精神满足和自我表达[19] - 释放传统文化潜力的关键在于以创新方式激活其现代生命力,并通过科技融合创造全新价值维度,实现从情绪价值到长期价值的跨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