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消费行业 - 2025年中国经济政策重点从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民生和消费,财政政策更注重可持续发展 [1] - 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领域财政支出将增加,政府在促进消费品升级方面增加1500亿元资金投入 [1] - 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为新消费模式提供土壤,经济弹性较弱时消费领域有望展现高成长性 [1] - 2017 - 2019年适合在新时代消费变革中迎合市场需求的公司,港股市场线上零售、旅游平台、教育、娱乐等板块有较好投资机会 [1] - 适合关注通过增加销量实现业绩增长的公司,如A股中的服务消费(文化娱乐、旅游、餐饮)和商品消费(食品、家电等) [1] 歌尔股份 - 最初从事微型声学元器件业务,2010年进入苹果供应链,2015年起实施“零件 + 成品”战略,拓展三大产品矩阵,为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提供一站式研发和制造服务 [1] - AI赋能的AR眼镜未来有望成为全场景生活助手,歌尔是全球XR代工龙头,强化核心竞争力,成为头部厂商核心代工厂商 [1] - AI技术提升TWS耳机功能,歌尔与头部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零件和整机协同发展助力TWS耳机业务稳定发展 [2] - 公司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03.86亿元、1064.34亿元、1183.03亿元,同比增长1.84%、6.02%、11.15% [2] - 公司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54亿元、34.79亿元、45.0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43.91%、31.07%、29.39% [2] 人形机器人行业 - 特斯拉上调2025年Optimus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预计生产几千到1万台,2025年在工厂测试,2026年对外销售 [2] - 英伟达打造机器人底层开发生态,与14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合作,加速人形机器人落地 [2] - 许多科技巨头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集中在投资企业、开发模型和应用方向等方面 [2] - 国内一些人形机器人厂商开始小批量生产,如智元机器人预计2025年1月累计下线1000台,傅里叶机器人预计2024年交付100台 [2]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核心硬件之一,技术壁垒较高,是触达真实物理世界的关键部件 [2] - 随着机器人功能提升,手部传感器使用数量和种类将进一步增加,国内企业加大传感器领域研发投入,未来可能取得突破 [2][3] - 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8.37%,相较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43.50个百分点 [6] - 杭州宣布加强算力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6] - 上海市委书记强调机器人产业迎来战略机遇,需深化产业生态和全产业链发展 [6] - 黑芝麻智能与武汉大学合作,将芯片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天问”,提升智能水平 [6]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一脑多机”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和执行能力 [6] - 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 + 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DobotAtom,适用于工业和服务场景 [6] - 当前阶段建议关注雷赛智能、兆威机电和丰立智能,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和进展可能成为产业发展核心驱动力 [6] 智能医疗设备行业 - 预计到2030年,全球医疗AI解决方案市场将从2022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155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5.5% [5] - AI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深化,在诊断、药物发现和治疗方面大幅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带来革命性变革 [7] - AI与多组学结合为复杂疾病机制解析提供全景视角,推动精准医学大规模应用,海外龙头企业已取得突破 [7] - AI技术提升医学影像清晰度与对比度,深度学习算法帮助医生识别和标记病变区域,支持精准诊断 [7] - AI与脑机接口结合提升人机交互效率,推动医疗技术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7] - 联影医疗在AI技术赋能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孵化AI公司推动医疗设备数智化升级,打造全新医疗生态 [7] - 迈瑞医疗发布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重症医疗大模型,构建智慧医疗新模式,提升重症医疗服务效率和准确性 [7] - 祥生医疗较早布局AI技术,已发布国内首个取得国家级三类医疗器械检测报告的超声AI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7]
专家访谈汇总:哪个机器人概念赛道最先反弹?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2025-03-24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