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00块骗17万,航班诈骗有多离谱?
36氪·2025-03-25 08:12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2024年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突破7亿人次 同比增长18.1% [3] 新型诈骗模式分析 - 诈骗分子通过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员 以机票退改签补偿为诱饵实施诈骗 [4] - 诈骗分子使用香港或境外电话号码 并能准确报出受害者姓名及航班信息以获取信任 [4][17] - 通过伪造"中国民用航空局"官方网站 要求受害者填写姓名 手机号码 身份证号 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8][18] - 诱导受害者下载录屏软件 可能借此远程监控手机操作 [11] - 以支付宝非企业账户无法直接转账为由 转向微信等其他支付平台 并故意制造支付失败假象 [11][17] - 要求开启手机来电转接功能 阻止银行反诈电话接入 [18] 受害者案例与损失规模 - 受害者陈瑜被以返还700元手续费及300元保费为名 险些被骗 [4] - 受害者王兴被骗走17万元 其中4.5万元被重庆当地人员取走 后经警方协助追回 [18] - 17万元是受害者王兴大学毕业后所有积蓄 原计划用于购房首付 [19] - 类似骗局早在2023年已出现 曾有清华大学博士被骗7万元 [19] 信息泄露源头问题 - 受害者个人信息被以每条两毛钱的价格打包出售 [13] - 即便通过航空公司官方APP等正规渠道购票 个人信息仍快速泄露 [13] - 信息泄露源头未被彻查 导致诈骗手段持续迭代更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