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与销量分析 -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1286.6万辆,其中10-20万级别销售559.9万辆,20-30万级别销售212.3万辆,30-40万级别销售221.1万辆,三者合计占比超过70% [5] - 2024年10-20万、20-30万、30-40万市场规模分别为8398.5亿元、5307.5亿元和7738.5亿元,30-40万市场规模远高于20-30万 [6] - 2022-2024年数据显示10-20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3999亿元增长至8398.5亿元,30-40万市场规模从3902.5亿元增长至7738.5亿元 [7] 10-20万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秦和宋分别占据紧凑型轿车和紧凑型SUV市场,凭借成本占比60%以上的三电系统建立性价比优势 [9] - 小鹏MONA M03在2025年2月销量达15312辆,直逼比亚迪秦L的16213辆,凭借年轻化设计和智能配置形成差异化竞争 [13] - 零跑C10和即将上市的B10瞄准10-15万级SUV市场,预计该赛道将占全球全市场20%以上份额 [18] 15-20万市场发展趋势 - 15-20万细分市场占全市场1/3-1/4份额,帕萨特、凯美瑞等燃油车仍保持较强竞争力 [20] - 比亚迪秦/宋高阶版和汉/唐低阶版占据该区间,小鹏P7+销量达7000+,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等即将加入竞争 [22] 30-40万市场特征 - 特斯拉Model Y、问界M7和理想L7近半年销量分别为224563辆、73551辆和61082辆,形成清晰用户群体划分 [26] - 理想选择在30-40万区间布局纯电版i8,腾势发布售价38.98-44.98万的N9,显示高端市场护城河效应 [27][28] 20-30万市场特点 - 小米SU7以每月2万+销量领跑,理想L6、问界M7、比亚迪汉L/唐L等多款车型集中竞争该区间 [29] - 该价位用户追求"更高的价值感和满足感",需求划分模糊,品牌需通过营销塑造价值认同 [30]
越过电车的定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