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3月28日六大国有行发布2024年业绩,资产、负债规模持续上升,但面临营收增速放缓、息差收窄、存款定期化等挑战,不过不良压降成果显著,部分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2][3] 分组1:资产规模情况 - 工商银行资产规模最大,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48.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农业银行资产总额43.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建设银行资产总额40.57万亿元,增幅5.86% [4] 分组2: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 -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营收领先,但2024年营收均同比下降,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861.26亿元,同比下降2.5%,净利润3658.63亿元,同比增长0.51%;建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501.51亿元,同比下降2.54%,净利润3362.82亿元,同比增长1.15% [5][6][7] - 农业银行位列第三,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114亿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2827亿元,同比增长4.8% [8] 分组3:营收增速情况 - 2024年国有六大行整体营收增速继续放缓,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营收连续三年下滑,分别同比减少2.5%和2.54% [10] - 农业银行营收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26%;中国银行增幅下降但仍正增长,2024年营收增速为1.16%;交通银行营收增速提升,2024年为0.87%;邮储银行营收增长持续减速,2024年为1.83% [10] - 建设银行营收下滑与利息净收入下降有关,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减少273.51亿元,降幅4.43%,但非息收入同比增长5.09%;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比上年减少176.08亿元,下降2.7%,非息收入同比减少1.8% [11][12] 分组4:息差情况 - 2024年六大行息差均下滑,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87%,交行和中行偏低,分别为1.27%和1.40% [14] - 交通银行副行长称2025年息差短期有下行压力,但稳定净息差存在有利因素,如资产端政策促进信贷需求增长,负债端货币宽松优化结构降低成本,利率治理机制规范市场 [15][16] - 中国银行强调息差管理重要性,农业银行预计2025年净息差承压,但随着经济回升有望企稳,将加大信贷结构优化力度 [16][17] 分组5:存款定期化情况 - 国有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定期存款规模上涨带来的利息支出抵消部分利率下降节省的支出,且企业和个人客户均出现此现象 [19][20] - 2024年农业银行公司存款中定期多于活期,个人存款中定期近活期两倍;邮储银行企业和个人定期存款增量远大于活期 [20][21] 分组6:不良资产和拨备水平情况 - 大部分国有行2024年不良资产情况好转,邮储银行不良率最低为0.90%,但较去年提升7个bp,其余五家银行不良率均下降 [23][24][25] - 中国银行不良新生成大体稳定,境外下降境内部分领域承压;交通银行资产质量管控面临房地产、零售业务、国际形势等压力 [25] - 半数国有大行提升风险抵补能力,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提升,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 [26]
六大行掀 “息差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