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不胜防,成年人更容易“AI成瘾”,为什么?
虎嗅APP·2025-03-30 10:44

人工智能与人类互动研究 - 人工智能已从搜索引擎的"提问"模式过渡到聊天机器人的"对话"模式 形成既亲密又疏离的互动关系 [1] - 部分成年人对AI的依赖达到病理级别 表现出沉迷、戒断反应、失控等典型成瘾症状 [2][17] - 研究通过981名参与者4周实验 收集4000万次交互数据 包含300万次对话和4076份问卷 [4][5] AI成瘾人群特征 - 重度用户(前10%)孤独感更重 现实社交减少但对AI依赖度上升 [10] - 闲聊用户依赖感随使用时长增长 而私人话题用户反而不易成瘾 [11][13] - 社交焦虑人群易对AI移情 会指令AI扮演"恋人"或"心理医生" [14][16] 交互模式影响 - 高级语音模式每天5-10分钟可降低孤独感 但超半小时会减少现实社交并增加成瘾风险 [21][22] - 中性语音因保持中立更像工具 文本交互因距离感不易引发情感依赖 [22] - 拟人化设计是双刃剑 需平衡情绪价值提供与成瘾风险 [24] 社会情感对齐 - AI需实现"社会情感对齐" 既要满足情绪需求又要避免过度依赖 [23][26] - CharacterAI因过度拟人化陷入诉讼 反例显示未对齐的危害 [25] - 情感对齐要求AI认知人类局限性 防止重塑不现实的人际期待 [27][31] 行业技术趋势 - AI的情绪调动能力远超传统互联网应用 带来更复杂的上瘾机制 [30] - 智能对齐需减少幻觉 情感对齐需建立使用边界 [31] - 人机关系距离成为核心命题 涉及技术伦理和产品设计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