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4月2日美国“对等关税”或将落地,抢进口影响下美国通胀上行压力显现,需关注物价已“计入”的关税情况及关税落地后的“次生风险”,包括通胀影响、通缩风险等,同时市场风险偏好恶化,各类资产价格有相应变动[1][53] 热点思考:美国通胀“计入”了多少关税?——“对等关税”前瞻 关税反映在通胀里了吗?美国自中国进口价格已上涨 - 高频物价方面,截至3月16日美国8种主要非耐用商品价格整体平稳,但乳制品、替代乳制品、奶酪价格上涨,替代乳制品3月16日当周环比涨1.7%,2月PCE通胀上涨主要由服务通胀拉动[1][7] - 进口价格维度,2月美国自中国进口价格指数环比增速0.5%为2022年以来高点,涨幅较快产品有服装、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上海至洛杉矶集装箱运输费用1月升至5380美元,隐含关税预期和抢进口初步影响[1][10][53] - 市场预期维度,美债盈亏平衡通胀率3月上旬下跌后重新上升,截至3月28日10年通胀预期升至2.37%,5年期升至2.58%,表明通胀担忧上升且短期通胀风险更大,权益市场定价“滞胀”[2][13][54] 通胀是一次性的吗?关税造成价格水平上涨,而非通胀增速抬升 - 第一轮贸易战经验显示,关税主要导致价格水平上涨而非通胀持续抬升,如2018年洗衣机、钢、铝关税生效后价格先涨后降[3][18][54] - 关税实施中美国进口商可通过提前进口、以利润率消化、美元升值对冲三种手段延缓价格上涨,三种方式能在短期内延缓关税传导[27] - 加征关税后价格回落源于消费者需求下降、进口商供应链更替、美国政府下调关税税率三方面收缩效应,但若持续增量关税或致通胀增速持续上升[3][31][54] 对等关税冲击:通缩风险或更需关注 - 对等关税存在加征对象范围、税率、实施节奏和谈判空间三重不确定性,加征对象或关注贸易逆差最大的15个地区,欧盟、中国、越南、墨西哥等风险较高[4][36][55] - 对等关税若落地,或给美国药品、服装、汽车等产品价格带来一次性上涨压力,美国核心PCE通胀中约6%是直接进口项目,主要进口国中国占1%,墨西哥占0.38%,越南0.35%[4][41][55] - 若关税力度加大,需警惕通缩风险,如1930年《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使美国关税提高,导致贸易争端加剧和美国通货紧缩,CPI增速从1930年4月0.6%降至1931年11月 - 10.4%[6][45][55] 大类资产 &海外事件 &数据 - 市场风险偏好恶化,当周纳指下跌2.6%,日经225下跌1.5%,10Y美债收益率上行2bp至4.27%,美元指数下跌0.1%至104.03,离岸人民币贬至7.2697,WTI原油上涨1.6%至69.4美元/桶,COMEX黄金上涨2.1%至3090.0美元/盎司[56] - 美国2月PCE通胀环比0.3%,市场预期0.3%,同比维持于2.5%,PCE通胀表现更强劲,3月美国密歇根大学1年、5年通胀预期分别为5.0%、4.1%(终值),需观察更多长期通胀预期指标[56] - 德国议会通过财政改革后,3月德国IFO企业调查情况改善,企业未来预期提升显著,制造业预期改善幅度最大,需观察德国制造业是否复苏[56]
热点思考 | 美国通胀“计入”了多少关税?——对等关税前瞻
申万宏源宏观·2025-03-30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