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注资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 财政部发布520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案,创我国银行业单批次股权融资总规模纪录 [1][2] - 四大国有行A股股价在方案发布后首个交易日悉数上涨:建设银行涨幅3.64%,中国银行上涨1.82%,交通银行上涨1.22%,邮储银行上涨0.19% [1] - 定增价格较A股溢价8.8%~21.5%,增量资金预计可撬动银行信贷增量约4万亿(按8倍乘数效应) [3] 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国有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1.5个百分点以上 [3] - 除交行外,其他五家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23年下半年均有提升,建行最高达14.48% [3] - 截至2024年2月末,大行总资产规模188.55万亿,占银行业42.5%,同比增长7.6%,增速高于商业银行平均增速7.2% [4] 资本补充的必要性分析 - 大行作为资产投放主力军,信贷投放扩张增速(7.6%)高于行业平均,长期需补充资本以维持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4] - 国信证券归因三重因素:总资产高增速、资产结构调整(风险权重大的资产占比提升)、ROE回落或分红率提升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减弱 [5] - 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如股权直投)资本消耗大,五大行旗下AIC试点已签约3500亿元,表内投资占比从4%提高到10% [6][7] 资本补充的战略意义 - 邮储银行表示注资有利于形成稳健信贷结构及拓展非信贷业务(如投贷联动)发展空间 [8] - 补充资本不仅撬动信贷增量,更支持大行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领域以多元化方式服务实体经济 [8] - 大行需通过资本补充实现金融活水"上量"(规模)与"提质"(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 [9]
记者观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大行为何还“补血”?
券商中国·2025-03-31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