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何4000亿驰援大型银行?
银行定增与资本补充 - 四家国有大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宣布定增,总规模达5000亿元,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4][7] - 定增价格普遍低于净资产(PB 0.67-0.76倍),邮储银行定增溢价最高(较收盘价+21.5%),交通银行次之(+18.3%)[7] -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定增占总股本比例最高(15.54%和18.55%),反映资本充足率压力更大 [7][24] 经营贷不良贷款风险 - 六大行2024年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同比大幅上升,建设银行(+67%至1.59%)、交通银行(+55%至1.21%)、农业银行(+50%至1.39%)增幅显著 [11][12] - 邮储银行不良率基数最高(2023年1.73%),中国银行增幅较低(+34%)但基数已达1.29% [11][13] - 不良率攀升主因疫情期经营贷抵押物(房产)价值下跌超30%,预计2025年将进入爆发高峰期 [19][20] 银行业与市场影响 - 定增打破“1倍PB以上才能融资”的行业惯例,长期利于银行补充资本但短期稀释小股东权益 [26][27] - 国债被视为受益资产,因银行资本补充可能增加对低风险资产配置 [28] - A股杠杆资金与成交额矛盾(1.9万亿杠杆 vs 1.1万亿成交),港股与美股联动性减弱,对冲交易策略或调整 [29] 市场趋势预测 - A-H溢价指数或向140%均值回归,四月A股和港股波动率可能放大,市场风格切换明显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