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B1转型潮 - 北京朝阳大悦城B1层从以餐厅、茶饮为主转变为潮玩、绿植、二次元相关门店占比大幅提高的"生活实验室" [3] - 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城市市集将地下室改造成潮流胜地,采用动态光影投射、不规则展架分割空间等设计吸引年轻人 [4] - 山东临沂泰盛广场B1层改造为直播选品中心,2023年GMV突破4.2亿元,坪效达传统业态2.8倍 [4] - 2024年全国标杆商场地下商业年调整门店数突破5800家,70%商户为从淘宝转型的实体店主 [5] 地下商业爆发原因 - 地下商业租金低于地面30%~40%,但地铁轨交网络带来高人流,形成"低成本+低租金+高频次+高人流"优势 [9] - 北京某中型商场B1层租金为地上二层80%,但流量转化效率高出2.1倍 [9] - 上海静安嘉里中心B1层地铁走廊经济带2023年租金涨幅达17%,C-12铺位月租金63万元较2020年涨142% [9] - "碎片化消费公式":客单价≤35元×转化率≥18%×停留时间≤5分钟=最优模型,如瑞幸极速取餐柜单柜日均出杯量达487杯 [10] 业态调整趋势 - 传统零售业态被策展型、二次元、公园式、市集型等非标商业体取代,好利来、星巴克等"门神"品牌向地下迁移 [8] - 茶饮品牌从商场高层向B1层转移,如喜茶、奈雪的茶等因经营压力被动调整或主动下移 [14] - 餐饮品类面临高汰换率,某万象城100多家餐饮店5年内仅4家保持良好业绩 [16] - 黄金、珠宝等品类以集群形式在地下商业表现良好,而电影院、儿童游乐场等业态因改造成本高不适合下沉 [18] 运营挑战 - 地下商业建安成本高于地面,消防通道疏散要求极高,需在规划初期做好工程交底 [18] - 冷区店铺需自带流量,若被安排在消费者必经之路有3个以上空置铺位的位置且无客流吸附能力则难以存活 [19] - "地下虹吸"现象导致地上二层女装区空置率从8%升至19%,当B1层租金占比超35%可能引发商业生态失衡 [20] - 价格敏感边际明显,杭州湖滨银泰B1层某奶茶店价格从12元涨至18元后复购率骤降41% [20] 成功要素 - 需满足"轨交客流+年轻潮流定位+特殊品类集群式消费+自运营获客"等要素才能提升确定性 [16] - 动线设计需连接公共交通端点和网红打卡点,通过中庭和采光顶改善地下空间体验感 [13] - 培育期约5年,待稳定客流形成后才能进行整体调改,使品牌和商场都能算得过来账 [10] - 租金收入年增长达5%可认定为良性资产,随后可逐步盘活地上业态实现整体提升 [18]
B1火起来了
虎嗅APP·2025-04-04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