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我国工业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部分行业盈利下降,国际贸易摩擦频繁,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朱鹤给出理解去产能政策框架,认为本轮去产能政策影响范围或大于上一轮,并对相关政策问题给出思考 [1][2] 政策背景与现状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及相关内容,背后是工业品价格下行、部分行业盈利下降及国际贸易摩擦频繁的现状 [1] - 朱鹤长期研究“新三样”过剩争议,在《什么行业会被“去产能”》中给出理解去产能政策初步框架,推测本轮去产能行业包括上游和高端制造业,营收占比高于上一轮,影响范围或更大 [2] 政策逻辑异同 - 当前“内卷”集中在部分重点行业,本质是价格竞争,“恶性竞争”界定标准未明确,市场缺乏退出机制,与上一轮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前困境相似 [5][6] - 去产能政策与行业复苏因果关系需深入研究,治理内卷关键是厘清不同行业市场失灵具体形态,而非简单套用过往经验 [6] 政策切入角度 - 最有效方式可能是限制投资,但需研究诸多细节问题,“新三样”在本轮可能去产能行业名单中 [7] - 新兴产业新增产能与原有产能是替代关系,释放有效需求重要性或许大于化解产能,应依靠市场力量实现行业自发出清 [7] - 上一轮供给侧改革通过压产出减供给、抑制投资控制产能,抑制投资效果更好,核心是实现供需平衡 [8] 宏观层面变化 - 从去产能到“反内卷”期间,经济结构变化,制造业投资持续扩张导致供需矛盾,“新三样”行业通过出口缓解国内供需压力,出现“内卷”的出口现象 [9] 政策并存问题 -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更像改革政策,旨在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投资行为 [10] - 补贴政策对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有限,制造业投资取决于企业盈利和市场需求,带动总需求好转和改善企业现金流才能实现可持续投资扩张 [10] - 促进有效投资需支持性宏观政策,改变低通胀环境,“推动价格的温和回升”,需重新审视“新三样”相关政策,适度调整发展节奏 [11] 需求侧措施 - 从需求出发关键是消费,是研究、当期政策和未来经济发展战略重点 [12] - 与发达国家类似阶段相比,中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不低,二次分配有优化空间,应从中高收入群体收税转移至低收入群体 [12] - 居民消费信心部分是内生因素,决定消费的是收入,“稳楼市、稳股市”政策重要,稳住居民资产价格可促进消费 [13] -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部署多项具体改革措施,可探索将高端服务业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13][14]
新一轮去产能来袭:去什么?怎么去?
和讯·2025-04-04 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