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按摩,年轻人的又一场「没苦硬吃」
36氪·2025-04-07 22:38
行业趋势 - AI机器人按摩等科技养生服务正在快速渗透消费场景,从连锁康养机构到个人按摩店均推出AI相关项目,且销量排名靠前[29] - 理疗机器人赛道火热,协作机器人企业、互联网公司和医疗科技企业纷纷布局,2024年多家企业产品出货量达千台级别[31] - 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20.4亿元增长至2026年7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7.5%[32] 商业模式 - 机器人服务定价策略存在显著价差,原价499元的AI按摩券后不到60元,实际以低价吸引年轻人体验[5][16] - 门店通过免费体验高端仪器(如价值999元套餐)进行客户转化,主要目标客群为老年人,依赖情感营销提升复购[21][26][27] - 科技化成为行业转型核心方向,连锁品牌通过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提升产品溢价,如秀域与北航合作推出理疗机器人[36] 产品与技术 - 当前AI按摩机器人功能局限,仅能完成基础推压动作,无法模拟人工抓捏,且存在噪音、温度控制等问题[10][12] - 产品宣传存在夸大嫌疑,如"宇航员专用"体检仪器实际检测仅3分钟,腿部保养仪本质为红外线加热[23][24][25] - 行业出现概念包装乱象,部分品牌将传统桑拿舱包装为"AI能量舱"吸引加盟商,技术实效性存疑[36] 市场竞争 - 按摩足疗行业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7000亿元,但TOP10品牌订单占比仅8.5%,行业集中度低[34] - 头部品牌客单价从400元降至300元以下,科技化成为差异化竞争手段,如秀域签订万台理疗机器人订单[31][34] - 消费者对科技养生效果争议显著,部分体验后医院检查显示无改善,影响复购率[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