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规划核心观点 - 提出分阶段建设目标:2027年取得明显进展,2035年取得显著成效,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农业强国[1][4][5] -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万亿斤[4][6] - 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加快种业自主创新和农机装备升级[10][11] - 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13][14] - 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16][17] - 深化农业对外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19][20] -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22][23]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25][26] 粮食安全保障 - 守牢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6] -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17.5亿亩左右,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8] -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粮油单产提升行动[7] - 健全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体系[8] -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木本粮油、生态渔业等[9] 农业科技创新 - 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布局,加快基因组学等研究突破[10]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国际一流种质资源设施[11] - 加强大型高端智能农机和丘陵山区适用机械研发[11] - 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12] - 健全智慧农业标准体系,推动规模化农场数字化升级[12]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13] -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13] - 引导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支持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14] -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和环节[15] 乡村产业升级 - 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优化冷链物流布局[16] - 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16] - 做精做优乡村特色种养业,创新发展特色手工业[17] - 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等结合[17] 乡村建设与治理 - 分类编制村庄规划,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2] -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水平[22] -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23] -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文化[24] 城乡融合发展 -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25] - 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6] -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26] - 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发展联农带农产业[27]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2025-04-07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