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师红利现状 - 中国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的521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765.3万人,增长约3.4倍,年均增速为6.3% [1] - 2022年全球排名前2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中,47%本科学业在中国完成,美国仅占18% [1] - 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世界第10位,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人口红利向知识红利转变 [1] 工程师队伍结构性问题 - 2020年中国工程师在整体劳动力中占比为2.23%,明显低于欧盟的7.4%、美国的4.4%、英国的10.8%、德国的7.8%和法国的7.0% [2] - 工程师人才向大型企业集中,清华大学电机系2023届53名毕业生中,35人选择电力规划总院、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 [2] - 中核集团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开放1730个岗位,收到1196273份简历,显示高校毕业生对国企就业偏好强烈 [2] 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困境 - 中小企业难以与大型企业竞争人才,缺乏体系化产教融合能力 [3] - 中小企业创新依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优秀工程师实现实验室到工厂的工艺优化 [3] - 工程师质量决定中小企业能否进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3] 工程师区域分布特点 -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仍是创新高地,成都、武汉、合肥等新一线城市呈现"雁阵模式"追赶 [4] - 武汉光谷聚集工程师30万人,形成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5] - 2024年光谷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5] 政府推动工程师下沉措施 - 陕西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工程科技人员到中小企业担任首席工程师 [5] - 浙江省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提供政府主导的公益服务,共享科研仪器设备 [6] - 绍兴市成立印染、珍珠、袜业等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配套创业支持服务 [6] 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路径 -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3] - 中小企业需选对赛道并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工程师人才 [6] - 地方政府参与工程师协同创新可放大整合效应,补齐人才短板 [6]
打破“孔雀大厂飞”,如何让中小企业享受工程师红利?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4-07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