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80%的关税海啸,对中国储能行业是剧痛,但不是毁灭
鑫椤储能·2025-04-08 11:54

核心观点 - 美国对中国储能行业加征高额关税(累计总税率达82 4%)将显著提高出口成本,但行业仍具备较强韧性,不会因此毁灭 [3][5] - 中国储能企业在美国市场面临"如鲠在喉"的困境,高关税可能使原本高利润的美国市场变为微利市场 [3][6] - 美国试图通过本土产能替代中国产品,但建设进度缓慢且面临成本劣势 [7][8] - 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供应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正极89 4%、负极93 5%、电解液87 4%),形成"利刃在手"的竞争优势 [10][11] 关税影响分析 - 四项叠加关税使中国输美动力锂电池总税率达82 4% [5] - 对等关税34%自2024年起实施,覆盖所有中国商品 [5] - 芬太尼关联关税20%将于2025年2-3月实施 [5] - 301条款关税针对新能源产业,电动车电池25%自2024年9月实施,储能电池25%自2026年实施 [5] - 即使关税达100%,部分储能项目IRR仍可达15%,高于国内项目水平 [5] 中美市场对比 - 中国市场价格已卷至0 4-0 5元/wh的成本线水平 [6] - 美国市场价格可达1元/wh以上,原本是高利润市场 [6] - 0 4元/wh的电池加83%关税后0 72元/wh,仍低于美国本土0 89元/wh的成本价 [6] - 中国磷酸铁锂+大容量方壳电芯在美国大型储能电站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 [6] 美国本土产能现状 - 德州-亚利桑那电池带以特斯拉和松下为主 [7] - 阿巴拉契亚电池带规划产能约500GWh,涉及通用等车企与韩系电池厂合作 [8] - LG新能源与通用第三座电池厂已搁浅,韩系厂商普遍面临亏损和资金压力 [8] - 美国本土产能建设进度缓慢,实际落地存在不确定性 [8] 中国供应链优势 - 正极材料全球份额89 4%,负极93 5%,电解液87 4% [10] - 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已向特斯拉供货,规避部分关税 [10] - 远景在日本有产能,在美国规划建厂;瑞浦兰钧在印尼推进基地 [10] - 中国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可部分规避美国关税限制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