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产品自购“精准加码”!新发基金成主战场
券商中国·2025-04-08 17:48

公募自购资金流向变化 - 一季度公募自购资金出现结构性变化,整体自购金额回落至11.38亿元(去年同期24.44亿元),但股票型基金自购金额逆势增长,从4.6亿元增至5.3亿元 [2][3] - 股票型新发产品成为自购重点,尤其科技主题和指数增强类基金更受青睐,例如中欧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自购占比11%,永赢中证500指数增强自购占比21% [2][5][6] - 头部基金公司如中欧基金(6000万元)、永赢/富国/鹏华基金(各约4000万元)通过自购新发产品释放市场信心,并助力产品平稳起步 [4] 自购行为的战略意义 - 自购行为被视作基金公司对产品前景的"投票",尤其在市场波动期可稳定投资者情绪,例如2022年市场波动后头部机构曾集中大额自购 [8] - 自购资金具有"破冰"作用,帮助新发基金达到备案规模要求,同时增强渠道信心和持有人结构稳定性(锁定期较长) [10] - 自购趋势回落反映行业行为更趋理性,从固收类转向权益类产品,体现对长期策略的认可 [9][10] 行业动态与公司案例 - 指数类产品是自购主要方向,涵盖宽基指数、行业主题(如人工智能)及增强策略产品 [4][5][6] - 偏债混合型FOF等非权益类产品也获支持,如万家启源稳健三个月持有自购占比8% [7] - 自购行为需结合产品投研实力评估,单一信号参考意义有限,不能直接保障收益 [11]